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告别蜗居住进大楼房

德城区长河明珠小区内高楼林立。



  从过去几代人挤在几十平方米的小平房,到现在一家人住上百平方米的楼房,撤地设市20年,市民住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月24日,在我市一家广告公司任职的52岁梁志鹏结束了140平方米新购商品房的装修。今年国庆节期间,他儿子将从新房里结婚。
  20年里,从平房到楼房,再到给儿子买婚房,梁志鹏至少搬了 2次家。作为老德州人,他说,自己的购房故事能反映多数市民经历的住房变化。
  梁志鹏拿出一本泛黄的相册,其中一张全家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梁家7位家庭成员排成两排,每个人的脸上都露着笑容,背景是梁家23年前的房子,一幢青瓦灰墙的平房。
  23年前,作为长子的梁志鹏结婚生子,与父母、弟弟、妹妹一起住在德城区新湖街道柴市社区。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但是说起当时的住房条件,梁志鹏皱起了眉头:“那时我们蜗居在两间55平方米的平房里,门窗都是实心木板,门窗一关屋子里全都暗了。当时的地面都是泥地,有一些坑坑洼洼。 ”
  “最糟糕的是下雨天,屋子常会有漏水情况出现,家里的脸盆、水桶齐 ‘上阵’。等到天一晴,就找了梯子上房顶修补脱落或碎了的瓦片。 ”梁志鹏说。 1992年,小妹出嫁,便在房前照了张全家福留念。
  1996年,梁家两兄弟分了家,梁志鹏守着父母,在原地翻盖了新房。 “虽然面积没有增加,但水泥地、石灰墙,再也不用担心漏雨了,为此我们在家摆了两桌宴席庆祝。 ”梁志鹏回忆。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区内出现了很多楼房。2001年,梁志鹏所在的小区,也面临着拆迁。政府补助了5万多元的拆迁款,一家人喜上眉梢,又凑了4万多元,在附近小区买了套101平方米的三居室楼房。 “楼房可比平房舒服多了,干净,光线好,最重要的是有了室内独立卫生间。 ”习惯了平房时的“室外旱厕”,楼房内的室内卫生间是当时搬进新房时,感受最深的便利。父母、儿子都有了自己的房间,他和妻子也置办了新家具:衣柜、五斗柜、大木床、沙发……搬入楼房,住房的配套条件也更好了,安了暖气,不用为冬天取暖发愁;有了天然气,告别了点泥炉子做饭的时代;买了太阳能热水器,有太阳就能洗热水澡。
  此后的十余年,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夫妻二人努力打拼,下了岗、跳过槽、和朋友合伙开广告公司。前年儿子大学毕业,梁志鹏夫妇拿出30万元给他买婚房。那是一套三室两厅,140平方米,两口子交了首付,剩下的用银行贷款5年内还清。谈到这些,梁志鹏难掩心中的感慨和喜悦:“曾经拥有自己的大住宅只能是梦想,而今这竟成了现实。 ”
  近些年,许多像梁志鹏这样的市民不断享受着乔迁之喜。在市房管中心,每天来办理住房登记或过户手续的市民络绎不绝,记者蹲守1小时,就有12名市民办理相关业务。
  据统计、住建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14年底,我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33.8平方米,是20年前的4倍。 2011年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提速,至2014年底,累计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23922套,面积152.345万平方米;累计开工建设廉租房10184套,面积50.92万平方米。□本报记者 刘臻 本报通讯员 陈太雷 方志勇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告别蜗居住进大楼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