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开好局几多亮点稳增长需过难关
——我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二季度展望
作者:李根



  □本报记者 李根
  今年一季度,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困难增多的背景下,我市经济运行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凸显,速度换挡、动力转化趋势更加明显,具有开局平稳、整体趋缓、亮点频现等特点,但下行压力还在持续加大,稳增长仍需持续发力。
  

开局进展顺利,态势稳中有进


  一季度,我市各种重点工作进展顺利,经济延续稳中有进态势。从指标看,全市经济发展开局总体向好,投入、收益、民生、生态4类12项指标中,11项指标基本符合预期或达到计划进度: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9.6亿元,同比增长15.4%,居全省第2位。招商引资方面累计新签约项目93个,同比增长6.9%;新注册项目86个,同比增长28.4%,完成计划的17.6%。 103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89个,开工率86.4%,较去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共完成投资9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2.8%。2015年10件26项民生实事总体开局较好,一季度,提高政府补贴标准及群众报销比例已完成,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24项正按计划推进。
  “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体现在4方面:
  ——经济平稳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5亿元,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财税稳定增收,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3.6亿元,增长15.7%,增幅居全省首位。消费平稳开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9.7亿元,增长10.9%;价格水平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9%,比全国、全省低0.3个百分点。就业稳定增加,新增城镇就业2.05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37.1%。
  “进”的总体特征是,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有了新进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经济结构优化,全市税收收入31.5亿元,增长9.9%,增幅居全省第2位。市场主体活跃,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1564户,增长58.9%,其中新增个体工商户9252户,增长74.8%;新增私营企业1848户,增长26.8%。创新驱动发力,全市直接融资75.8亿元,增长17.2%;市内银行新增信贷投放88.2亿元,增长3.8%,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同比改善 16.8%,5条主要河流水质COD、氨氮分别改善8.2%、14.1%。
  

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困难和挑战依然存在


  稳增长的压力加大,在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不同程度回落。工业方面,受工业品价格下滑、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润分别回落3个和7.1个百分点。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回落4.8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407个,较去年同期减少11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减少23个。需求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9.2%,市场有效需求仍然不足。收入方面,收入增长主要靠地方小税和非税拉动。
  金融风险压力加大,金融运行的潜在风险上升,不良贷款余额、占比双升,不良贷款余额有所增加,民间借贷和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的形式严峻。另外,节能减排和社会风险防控压力加大。
  出现这些情况,既有宏观环境影响,也有新老矛盾相互交织的影响,就全市来讲,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投资增长动力减弱,工业回升动能不足,房地产市场增长乏力。

  面临难得机遇,发展活力继续增强


  二季度是调整加速、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表象是减速,实质是换挡,是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的必然反映,符合客观规律。同时,虽然我市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缓中有稳、稳中有进,说明转型、调整正在发挥作用。
  还要看到我市面临的难得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为我们加强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契机;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国家级改革试点为我们先行先试创造了条件;十大产业集群发展,科金产融合创新形成了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与新常态的要求完全一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持续深化,为市场主体发展、大众创新创业拓展了空间;开展招商引资、大院大所对接等活动,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下一步,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强化督查督导,对重点企业,“敲开核桃,一企一策”;对小微企业,集中梳理解决共性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个性化需求的解决,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稳定的作用。
  要高度重视投资,稳住发展速度,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完善项目调度推进机制,加快市级重点项目、350个重点技改项目、150个工业转型升级导向计划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进度。同时,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一圈一带”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科金产融合创新试验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重点工作进度。
  另外,强化企业主体,以创新增动力,完善高素质企业家培训体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革新。加强宏观分析,准确把握态势,积极防范潜在风险演化为现实风险,用足用好政策红利。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开好局几多亮点稳增长需过难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