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本报记者跟随我市宣传文化系统考察团,对徐州、淮安、宿迁三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深入采访,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解析三市谷底崛起、后发赶超的关键因素和内在规律,并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对如何选准突破点、找出一条快速赶超的路子,进行了深入思考。敬请关注。
苏北,这块曾经长期沉寂的土地一下子变得火热,来自全国欠发达地区的干部一批批到这里学习取经,就连沿海发达城市也派出考察团。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通过几天的深入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徐州、淮安、宿迁三市之所以能够吸引全国的目光,不仅在于打了一个漂亮的经济翻身仗,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产值等各项指标大幅跨越,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更为关键的是这里发生了 “头脑革命”,创新、卓越、改革、引领等字眼,开始与苏北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观念的领先才是最根本的领先。苏北三市的成功在于他们敞开了胸襟,放宽了眼界,善于识大势、谋大局、干大事
从地域环境与经济禀赋上看,苏北三市与我市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有广袤的良田沃野,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经济总量与发展水平也处于伯仲之间,有的还落后于我市。宿迁市2005年财政收入仅有13.9亿元,而当年我市达到30.7亿元。也就是说,苏北三市的成功跨越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他们成功超越了处于同一个区域的鲁南、豫东南、皖北等经济板块,被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洼地崛起的样板。
对苏北振兴、跨越的原因,有着不同的解读,其中有两点达成了共识,一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苏北地区在人才、资金、政策、干部配备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二是成功承接苏南的产业转移,如宿迁就有苏州工业园、淮安市有昆山工业园等。但仅有这两点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这不是苏北振兴的根本原因。统计显示,2004年至2009年,苏北累计吸纳国内外产业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超过1万个,总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其中,苏南对口市县区向苏北各地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1400多个,项目总投资500多亿元。
观念的领先才是最根本的领先。过去有人形容苏南与苏北干部的差距:苏南干部跑市场,苏北干部跑田头;苏南干部忙干事,苏北干部忙管事;苏南干部像皮球一拍就蹦,苏北干部像铅球不推不动。但现在情况完全变了,记者接触到的苏北干部,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介绍情况条分缕析、办事接待高效规范。更为重要的是,苏北干部有了一份自信和从容,一改过去的“我难、我穷、我不行”的思维定势,换之以“我行、我能、我成功”的创业激情。
转变观念的苏北人,主动敞开胸襟,放宽眼界,跳出苏北看苏北,以惊人的勇气、超前的眼光、宏大的气魄,谋划发展、制定政策、确立目标。尤其是,他们不唯书不唯上,不争论不空谈,根据各自实际,善于在谋势中造势,在造势中赶超,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之路。徐州市积极抢抓振兴老工业基地、江苏沿海开发、融入长三角、进入高铁时代等重大历史机遇,把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城建和实事工程项目以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作为引领全局发展的“牛鼻子”,使这个传统的老工业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连续6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沭阳县曾经是江苏第一穷县,但他们人穷志不短,秉承“全方位、全领域、全激活”发展理念,全面做活“投资拉动”文章,一般预算收入从3.5亿元到37.28亿元,仅用6年时间。
淮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讲师团团长朱坚告诉记者:“思想成就了淮安,成就了苏北三市。对欠发达地区来说,要想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解决好发展定位、突破路径等关键问题。而这一切必须以思想转变做保证。 ”
紧紧扭住产业兴市这根主线,作出了招商引资突破、重大项目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实现了居弱图强、后来居上
如果按照一般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或许无法解释苏北发生的一些经济现象,因为他们的发展是 “突兀式”“跳跃式”的。譬如,沭阳县财政总收入由5亿元到15亿元仅用2年时间,从15亿元到25亿元仅用1年时间。这只有一种解释,他们招来了大项目、引入大笔外来资金,实现了借梯上楼。
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冒进、违背发展规律,而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只要解放思想,找准支点,就可能发生一根杠杆撬动地球的奇迹。
沭阳县委书记蒋建明一番话发人深省:“地区发展之间的差距,往往就是一个项目引进上的差距、一项工作启动上的差距。尽管是一步之差,但这一步,实质上就是解放思想程度和综合能力的表现。”由一个项目拉出一个产业链、再做出一个产业园,最后形成一个千亿级产业板块,从而实现工业腾飞。这样的例子在苏北俯拾皆是。
很难想象,在淮安市这样一个地处苏北腹地的地区,会形成“台资高地”,去年该市实际到账台资9.14亿美元,台资企业有700多家。而这一切变化缘于一个富士康科技城项目的建设,该项目于2007年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投资12亿美元。围绕富士康项目的配套和产业链的延伸,该市又成功引进了台湾明基集团总投资5亿美元的达方电子项目,台湾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商大同电子投资建设锂电池项目和华南玻璃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美元纯碱及相关产品项目。
而相距我们最近的徐州市则把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做到极致,规模达到千亿元。
就是因为他们于2006年成功引进了一个中能硅业大项目。该项目由香港上市公司保利协鑫全资控股,目前多晶硅产能全球第一、技术品质世界一流。以这个大项目为依托,该市又引进了协鑫硅片、艾德太阳能等企业,形成了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到系统集成和太阳能电站的光伏产业链,最终使徐州市形成一个千亿级的新能源产业。
宿迁市 “十一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50%以上,增速连续7年稳居江苏第一。同样靠的就是持之不渝的大开放大招商。
很显然,招大商引巨资,培植大项目,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弯道赶超、跨越发展的唯一道路。道理很简单,依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永远赶不上发达地区,只有“异想天开”、异军突起,才能出奇制胜。盱眙县委书记李森形象地说:“突破工业的方法和途径是唯一的,那就是招商招商再招商,项目项目再项目。 ”
持之不渝抓环境建设,转作风、提效率、创品牌,打造投资洼地、服务高地
当前,区域经济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财富资源的争夺。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再落后封闭的地方也知道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任何一级干部都会对大企业、大项目充满渴望。招商引资已经进入“白热化”的竞争阶段,比拼的是资源、实力,更是智慧和勇气。
苏北三市缘何能够在同区域竞争中,一骑绝尘、狂飙突进,那些台资企业、外企、世界500强企业,到底看重了他们什么?这恐怕是每一名虚心学习的人迫切想知道的。在宿迁市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园,记者遇到了浙江泽达教育集团董事长王益民,他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来宿迁投资主要是看重了以下几点:一是硬件设施一流,产业园内“九通一平”,各种服务设施齐全,可实现拎包入住;二是政策优惠,营业税80%返还,进驻的艺术家5年免房租,就餐政府有补贴,产品由政府统一组织包销;三是园区服务热情、办事效率高,真正把客商当亲人,既给“真金白银”,又给行政职务。王益民就担任了宿迁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的职务。
王益民谈到的几点,基本包含了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所必需的条件,即硬件设施、服务软环境和优惠政策。但作为欠发达地区来说,首先还是要解决一个重商、亲商的观念问题,是否真正把客商当亲人、家人,是否真心实意让老板发大财、走大运,这一点十分重要。对此,宿迁市委书记缪瑞林有一个十分形象的说法:“宿迁、宿迁,带来百万,带走千万,送钱送钱。 ”意思是说,凡是来宿迁投资的老板都能发大财,都是贵客,都能得到他们高规格的接待和重视。
关于招商引资,在苏北三市有许多生动的故事。有一个 “书记找石头”的故事,说的是恒力集团落户宿城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60万石方,但宿迁境内没有石头,宿豫区委书记就冒着酷暑,陪着企业老总爬遍了徐州的每个山头,一个月内石头全部到位。最终感动了恒力集团老总,建成了高标准的恒力(宿迁)工业园。
但记者认为,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是苏北三市关于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机制、体制的创新。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缺的不是思路,而是落实;不是制度,而是执行力。宿迁市为促进招商工作落实,实行“红黄旗”制度,在招商引资考核大会上,先进单位和落后单位“一把手”同时上台领旗,不同的是,先进的单位领红旗,落后的单位领黄旗。还有更加厉害的 “一把手”代理制,代理期限一年时间,如果到期不能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予以调整。有一位乡镇党委书记为了尽快拿掉“代理”二字,日思夜想引项目,一天晚上9点,他获知有位浙江老板想来沭阳投资,顾不上睡觉,连夜赶到浙江,第二天一大早就出现在老板的办公室,让这位老板十分惊讶和感动。
在采访中,苏北三市的同志真诚地说,这些做法可能不符合有关规定和制度,也引起外界一些争议。但做为欠发达地区凡事都讲规矩、讲框框、请示汇报,就会丧失许多发展机遇。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就要有一股拼劲、狠劲,别人造 “洼地”,我们就要掘 “深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本报记者 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