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广武在玩“盘丝”。
石广武是宁津县新城街道办事处高李村人,今年已62岁。自2003年他接触到空竹后,便被深深吸引,决定学习空竹,并且一定要把它练好。
“抖”掉一身病
“寇准背靴、回头望月、风摆荷叶……”伴随着动作,空竹“嗡嗡”地上下翻飞。眼看要砸到地面了,突然又向上飞去。在宁津县文化艺术中心南侧空地上,石广武正把空竹玩得团团转。
“别看这空竹不大,道道儿可多着呢!”一谈起抖空竹的乐趣,石广武滔滔不绝,“百走不如一抖。抖空竹的动作看似简单,其实它需要全身各个关节协调配合。通过这 ‘抖’,能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人体各部位骨骼肌肉的周期性收缩与舒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使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得到缓解。我原来有关节炎,经常腿疼,自从练习空竹后,身上的疼痛就没有了。 ”
石广武练习抖空竹已有9年时间。刚开始学习空竹时,他早晨早起、中午不睡觉。为学一个动作,他经常几次去向别人请教。如今,石广武已经掌握了100种多玩法。家里的空竹也由最初的木质空竹演变到现在的多轴承塑料空竹,这种空竹更加灵活而且抗摔打。
现在,空竹已经成了石广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研发空竹新产品,策划空竹活动……石广武的生活已被空竹填满。 “现在我玩空竹更讲创意、讲艺术,生活也更充实了。 ”他说。
“抖”出精气神儿
对于石广武来说,空竹已不仅是小小的健身器材,而是人生价值的寄托。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他向身边的人传授抖空竹的技艺。如今,宁津老年空竹队的队员们每天下午2点,就在县文化艺术中心南侧集合起来,在空竹的 “嗡嗡”声中感受快乐。
空竹有单头和双头两种,双头的学起来相对容易些,单头的稍微难一些,但玩起来花样更多。 “大伙在一起玩空竹,什么烦心事儿都抛到脑后去了。心情好了,身体更好了。 ”早年从杂技团退休的杜艺花说,“俺年轻时就练过这个,老了也放不下,不抖一抖就觉得像少点啥似的。 ”
“抖空竹看起来是闲玩儿,其实也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最近我又订购了20多个空竹,我们的目标就是把队伍发展到百人,让老年人抖出健康的身体,抖出精气神儿,抖出最美夕阳红! ”石广武说。
相关链接
“空竹”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与古时的“蹴鞠”“荡秋千”同源,最早始于宫廷,是中国古代三大体育娱乐项目之一。虽然它具体的起源时间没有确切的史料考证,但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就做过一首《空竹赋》,宋朝时宋江的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擎漫徒劳”,描述的就是抖空竹的情景。明、清时代都有关于空竹制作和玩法的记载。
空竹也是中国杂技艺术的一种,1986年,空竹杂技节目作为中国国粹精品登上世界舞台,荣获明日杂技艺术节法兰西共和国金奖,为我国赢得巨大荣誉。伴随着世界商贸文化的交流往来,空竹先后传入日、英、法等国家,被称为“两根棍子上的精灵”。
□本报记者 井璐 本报通讯员 王猛 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