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小麦贪水是农民惯出来的”
——陵县农田节水灌溉的调查

陵城镇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低压管灌示范区。



  “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的农谚,形象地说明了浇水对小麦高产的重要作用。但是,全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的陵县,如今小麦增产已不再单靠“水饱”。
  该县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积极推广节水工程、节水农艺、抗旱品种,形成了粮食省水、节能、增效的综合技术体系。
  “陵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90万亩,其中粮食高产示范区30万亩。去年年初在遭遇60年一遇大旱的情况下,全县粮食总产仍突破21亿斤,实现了粮食生产‘九连增’目标,这里面集成节水功不可没。 ”该县县委书记马俊昀介绍说。

“惜水如金”兴水利

  “现在浇地,俺再不大水漫灌了,庄稼什么时候‘渴’了就浇水,一点水不浪费,庄稼长得还好。 ”3月10日,在陵城镇董庄村一片麦田里,村民王德华高兴地说。王德华种了6亩小麦,他所在的董庄村位于该县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区。
  “项目区修建了低压管灌工程以及桥涵闸、机井、沟路等配套设施,安装了无线农田墒情测报,全天候对土壤含水量、降雨量、地下水位和项目区农作物长势进行及时监测分析,并结合土壤墒情及气象,做出灌溉预报参考方案。 ”该县水务局局长董迎春说,“这样,我们可以指导农民根据庄稼生长发育需求规律,准确地在最适合的地方、最适合的时候给作物灌溉,真正实现适时、适量、按需供水。 ”
  “惜水如金”反映了陵县水利建设的方向。 2010年该县投资3690万元,实施陵城镇6.13万亩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为提高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费用,工程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建立无线农田墒情测报点2处、信息中心2处。该项目建成后,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2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03万吨,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45.5万元,节水效益62.89万元,节能效益87.35万元。去年,该县又在义渡口乡投资4796.13万元,实施了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7万亩。
  到目前,该县通过水利建设使全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3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62万吨,年节水5940万立方米。

“七分种、三分管”

  小麦“管种倒置”,节水又增产。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于振文的科研成果,去年在该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扎根”。
  “过去我们常讲小麦三分种、七分管,现在看应该倒过来,七分种、三分管。 ”该县农业局局长王兆忠介绍。去年秋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于振文团队历经6年试验示范推出的小麦深松少免耕镇压节水栽培新技术,在陵县等全省9个核心示范县推广。“深松技术打破了犁底层,增加了土壤蓄水量;促进了小麦对深层土壤贮水的吸收利用;秸秆覆盖在土壤表层,旋耕后及时耙压或镇压,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旋耕加耙压或镇压,既能秸秆还田,又塌实耕层,促进次生根喷发,提高小麦抗旱抗寒能力;提高根系活力,促进了对养分的吸收;每隔2至3年深松一次,高产稳产,节水增效。”王兆忠说,“拿土壤深松来说,冬小麦生长主要依靠土壤中的蓄水,而土壤深松打破了犁底层,深松超过30厘米,每公顷地块可多蓄水400立方米,相当于建了一个‘土壤水库’,一年一次,小麦、玉米都受益。 ”
  该县大力推广地膜、小麦免耕播种和秸秆覆盖保墒等节水栽培模式,仅农艺节水一项年可节约灌溉用水1000多万立方米。

“良种能省一遍水”

  “原来小麦娇贵怕旱,需要施高肥水,使用县农技推广中心推广的抗旱小麦德抗6756,再加上技术节水,今年俺的7亩小麦没有旱象。 ”3月12日,正管理小麦的义渡乡北小高村村民高士俊说。
  “德抗6756是抗旱高产小麦,能省一遍返青水,再用上秸秆覆盖保墒等节水技术,7亩地节支增收500块钱不成问题。 ”该县农办主任邱永军说。
  陵县在农作物节水增收方面 “小题大做”。县农技推广中心与山农大、市农科所联合承担了省“主要农作物农艺节水综合技术推广”项目,推广了德抗6756、德旱986等抗旱小麦新品种。去年德旱986平均亩产达到482.8公斤,德抗6756平均亩产达到489.9公斤,具有能省一遍返青水和推迟至拔节期浇水的特点,较普通小麦品种省水三成以上。
  一批高产、优质、抗病、耐旱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逐步成为该县主导品种,已占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亩产比普通品种提高5%以上。
  该县还大力推广化学制剂保水节水技术,全县所有小麦采用抗旱型种子包衣剂拌种技术,小麦出苗整齐、健壮、根系发达,抗旱性良好,节水效果显著。
  “过去小麦贪水是农民惯出来的,迷信粮食增产须‘大肥大水大播量’。改变粮食生长习惯,先要改变农民粮田管理习惯。”邱永军说。为强化农民的节水意识,县农业局还编写发放了配套技术规程和明白纸,对村干部、农民技术员和科技带头户进行全方位技术培训,并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进行指导。去年以来,该县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发放明白纸3万余份,培训人员1万多人。县水务局则从用水机制方面做文章,积极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和水价综合改革,杜绝喝“大锅水”、浪费水现象,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该县在陵城镇和义渡口乡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区组建11个用水者协会,采用射频卡技术,水费的收取、管理和使用由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实现一卡收费、按方收费、一价到户。
  □本报特约记者 任相国 本报通讯员 黄家森 许春芳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麦贪水是农民惯出来的”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