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刘文善:土洼里走出的农民书法家



▲书法作品在第十届“和谐颂”国际书画大奖赛中获得特等奖。



  人物简介
  刘文善,1953年出生,平原县经济开发区大八里村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平原诗联书画学会会员。
  其作品入编 《中华百年国粹》;在 “兰亭艺术大展暨2011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获金奖,作品被中华全国书画家联合会永久收藏;在第三届 “翰墨颂中华——全国书画艺术大赛”中获金奖,其作品入编 《中国书画名家大典》,他本人被授予 “中华文化爱心大使”;获 “中华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大赛金奖,作品入选 《中华魂·辛亥百年——全国中老年书画名家精品选集》。
  走进刘文善的农家小院,首先看到的是一间挂有 “翰墨飘香书院”牌匾的老屋,他说,这就是自己的书房,名字是自己起的,字也是自己写的。
  走进书房,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很大的书写台,上面摆满了书法作品,周围墙上挂满老人自己创作的对联、诗词等。刘文善说:“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好了,文化生活也要跟上去。歌颂伟大祖国,弘扬本土文化,我创作了一些关于琵琶湾公园、三国文化广场等家乡近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可喜成果的对联、诗词,有很多已经在第二、三届平原民俗文化艺术节上展出了。”
  已年近六旬的刘文善虽然是一个农民,但是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曾祖父是清朝举人,祖父清朝秀才,在当地都是有名的文化人。刘文善自幼受祖辈的影响,酷爱书法,上学以后,又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过几年书法。然而,赶上十年动乱,刘文善初中毕业后就回家务农了。
  成了农民的刘文善并没有放弃他热爱的书法, “咱就是一农民,哪里有那么多钱买纸买墨啊!”为了省钱,刘文善总是用水代替墨汁,用桌子代替纸来练习书法。每天结束了繁重的劳作之后,吃过晚饭,刘文善就准备一杯水、一块抹布,拿着毛笔,就着微弱的灯光在桌子上练习。 “水滴石穿”,时间一长,刘文善练字的桌面上,油漆都被磨掉了,中间更是凹进去一块,老人的书法也就这样练出来了。
  写得一手好字的他常常会被四里八村的乡亲们请去写对联、写会标,村里有红白喜事,他也总被叫去帮忙。刘文善的毛笔字越来越有名,平原县城、临邑、武城、高唐等邻县很多商家都请他写广告牌、各种标语和牌匾等。
  2010年5月,刘文善老人收到了一封由中华国粹题赠艺术大赛组委会寄来的邮件。原来,老人3月份在网上得知中国诗书画研究会、北京九州国粹艺术院举办“魅力世博会·中华国粹题赠艺术大赛”的消息,根据要求,老人挥毫写下了一幅“百年世博呈多彩,万国衣冠念一家”的行书对联寄过去,最终从全国7120人的上万幅书法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创新作品奖”。
  在平原县第二届民俗文化艺术节上,刘文善老人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开创了平原县农民个人书法展首例。书法展上,他展出了自己多年来创作的300多幅书法作品,受到来自各地众多书法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尤其是他专为艺术节创作的6米长卷《赞平原》,更是充分抒发了他对平原大好发展形势的赞叹和美好未来的憧憬。 “我跟书法结缘一生,到了年逾六旬,能在艺术节上举办个人书法展,和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民书画家、书画爱好者切磋技艺,我感到很荣幸。”提起举办书法展的情景,刘文善老人依然非常激动。
  为充分展示自己的书法才艺,刘文善正筹划开一家书院,名字就叫 “翰墨飘香书画院”,一则可以以书法会友,另外还可以办班教学,弘扬书法技艺。
  □任俊莉 王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刘文善:土洼里走出的农民书法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文化·体娱】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