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包容是胸襟
——德州精神系列谈之四
  德州处于齐鲁、燕赵两大文化圈交汇处,有齐鲁之韵,又有燕赵之风。历史上德州陆路交通、水路交通都非常发达,交通的便利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传播融汇,因此,德州素有 “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开放的地缘环境、悠久灿烂的运河文化铸就了德州人包容的文化底蕴。
  包容是社会赖以生存、和谐发展的基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性是判定一个城市开放程度与宜居程度的标准之一,是城市人文和管理文明的重要尺度。身处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包容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社会正在跨入一个更加宽容的时代,德州必须与时俱进,重塑包容品格。只有包容,才真正体现厚德;只有包容,才能够不断创新;只有包容,才能够奋发图强。
  包容的要义是共享。古人云:德莫高于博爱人,政莫高于博利人。海纳百川,是一种共享;和而不同,是一种共享;一视同仁,是一种共享。包容需要宽广的胸怀,应该是不同人群、阶层的诉求能否得到充分尊重和对待,都能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包容、共享不仅是一种胸怀和愿景,更是纷繁复杂的现实课题。提倡包容和共享,需要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还需要稳妥把握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并非排斥一切差别。
  包容的前提是自信。自信就是要认同差异、尊重并听得进不同声音,接受不同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我们如果没有这点自信,就不可能有包容。建立自信,需要思想解放,需要转变观念,多一些民主,多一些协商,提供一个宽容的平台,不那么保守和忧虑,包容不同的意见,允许试错,敢于承担风险。包容和自信需要敞开胸怀,面向世界,拥抱一切先进的现代文明成果,不拘一格接纳人才,建立多元文化共存、充满活力的人文生态格局。
  包容的基础是公平。比起文化上的包容,政策层面的东西是塑造城市包容力的关键所在。应始终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社会建设这个短板,不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科学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致力于缩小差距,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和机制,为人们创造平等发展的环境、公平竞技的舞台。
  包容的目标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谋求自然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包容的应有之义。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
  包容,对德州来说,是一种姿态、一种承诺,更是一种胸襟。让包容成为“十二五”时期德州市的主导发展理念,以和谐包容的博大胸襟去谋求发展,是德州人共同的呼声。
   □王江红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包容是胸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