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前辈风范
一席好话寒冬暖
——著名作家杨英国印象
  著名作家杨英国的剧本 《声声不息》拍成电影,听到这个消息我并不惊奇。从第一部作品《民为邦本》拍成连续剧,到今天《声声不息》拍成电影,相隔不到1年。不管是拍电影还是电视剧,依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造诣之高也在常理之中,倒是他的创作热情让我这个晚辈敬佩不已。
  论年龄,杨老师已过半百;论名气,早已栖身名家之列;论经济条件,杨老师每月几千元的退休工资在德州也算足矣。按常理,早该像一些退休老人一样,骑辆自行车,带个小凳子,找个僻静地方坐下来,下下棋、聊聊天,或手执鱼竿去垂钓。可杨老师不这么认为,他说他这人不愿意闲着,一天不写作,都觉得不自在,闲着就是浪费光阴。
  都说不是一个年龄段的人,有代沟。可事实并非如此,不管是人生观还是价值观,杨老师一点也不落后,在理解与认识上甚至超出大家想象。所以,大家总是喜欢与他交流。虽已年过半百,充足的精神与学习劲头让我们这些年轻人自愧不如。他走起路来步履矫健,谈起来文思如泉涌。在知识深度与广度上,说他学贯中西一点也不过。不管是古今中外的书籍,说到某一章节,内容他能一字不拉地背出来。大家私下都议论:杨老师简直是一部知识宝典。
  都说学问越深的人,说话越平和、越谦逊,杨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作为国家级知名作家,他从不摆架子,有时赚取稿费,还请我们这些对他来说所谓的小朋友们小聚。
  人们都明白,真正的文人就是专门以创作为主,创作对他们来说就是工作就是生活。而文人又常常被人喻为“不食人间烟火”,性格孤僻,不合人群。杨老师就是真正的文人,他既食人间烟火也不孤僻,只是不愿被人间的浊气所染,在保持自己个性同时,以儒雅风骨与浩然正气伫立在作家之林。
  与杨老师相识还是3年前的秋季,是在一次文友组织的聚会上。席间我与杨老师邻座,经介绍,我才知道知道身边这位长者是前作协主席。因喜欢文学,所以对于前辈万分敬重。
  帮助与引导文学晚辈端正创作态度,走上创作正路,是杨老师的一贯作风。文学路不好走,能走下来的人不多。与杨老师认识后,只要在写作上不明白的地方总是喜欢向他请教,其中也免不了说起文学创作的艰难,杨老师总是鼓励加引导。他说:“你的文章我看过,从你的文章中看出你是有实力的……只是你在对待写作上太随意,不拿创作当回事。人怎么也是一生,既然有这个爱好与能力,何不发挥到极致呢。 ”
  他经常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提醒我们平时多写多看,尤其是多看那些大家的中外名著。对于我们的作品,只要他有空,总是不厌其烦地逐字逐句细看,然后进行点评,表扬与鼓励兼有。
  我喜欢写散文,也知道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只是散文与随笔具体区别在哪里,一直模糊不清。杨老师说:“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和散文是有区别的。散文具有精于立意、善于构思、创造意境、感情具体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而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你不要以为随笔好写,没有多深的学问,其实随笔里掺杂着许多学问,在写法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它能从散文中感悟出一些富有哲理性的东西来。用8个字总结起来就是:文学散文,学术随笔。我相信,只要你潜心写作,肯定能行的。 ”
  以前,总认为写东西只是给自己心灵感受做个记录,投不投稿都无所谓。尤其是听到有人评说 “文章太土气,跟不上时代发展”时,曾一度消沉低迷。杨老师总是引导加鼓励:“你才多大年龄啊就想放弃?早着呢。我都六十了还挣扎呢。你这样懒惰可不行,既然爱好写作就应该积极主动投稿才好……再说了,发表的不一定是好作品,不发表的不一定没水平。 ”真可谓是苦口婆心,字字励志,句句慰心。
  他说,虽说文学创作是苦差事,但创作过程是快乐的。而且随着一篇篇稿子的问世,挑灯夜战的疲惫得到舒缓,创作的艰辛可以消除。创作可以提高精神生活、丰富精神世界,给生命注入活力,这样,你的成就感、幸福感也会得到满足。还有一点:创作最大的益处是使人脱离了无聊与空虚。苦中有乐啊!
  “抛弃杂念,精心一处,容易有成。”是杨老师常说的话。虽然写东西有些年了,但散文古诗词都爱好,用杨老师的话说,爱好广泛固然好,都写好很难,要选出适合自己的,然后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在做人上,杨老师也是耿直秉正,心胸宽广。他说,文学不仅使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和诗意,而且使人变得善良。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要心怀正念,真正爱好文学的人必须是潜心研究学问的人,不然就愧对作家这个称谓了。遇事多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淡然从容,管住自己的心。做人做事,心胸不可太狭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无完人,与人相处,要多看人的长处,容纳外人的短处。怀有这种心胸之人,一定能写出大气磅礴的作品的。相反,一个品质低下、心胸狭窄的人,是不可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的。
  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在文化艺术追求的道路上,当我们给走在泥泞小径的朋友脚下垫上一块砖头时,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风度;当我们给孤单前行的朋友以真诚的赞美和鼓励时,我们的掌声也给自己增添了一份人格魅力;当给身处艺术寒冬的朋友一盆碳火时,我们在温暖他的时候,自己的身上也多了几分暖。 ”杨老师无疑就是那种为后辈垫砖之人,他又是在严寒之冬为他人雪里送炭的人,他还是伯乐。他也爱惜人才,也慧眼识才。听人说,他带出的几个小说家都已小有名气,近些年创作出多部优秀作品,有的也要搬上银幕了。每当人们提到他那几个弟子,杨老师总是自豪地说:“以他们的实力,将来都比我强! ”说这话时,洋溢着一脸的自豪与欣慰。
  身处浮躁的时代,能于繁华闹市中,获取一份难得的静谧,保留一块心灵与精神的净土,潜心贯注,笔耕不辍,做到宠辱不惊,淡定自然,很难。但杨老师做到了。就因他的淡泊,才有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搞创作。多年来,他的作品不断出现在读者的视野里,逐渐成为大家心目中名副其实的 “高产”作家。《民为邦本》《疑似》《倒仓》等深受不同年龄段读者的喜爱。
  人人心中都有一块净土。要想保护好这块净土不被污染,就该专心致志地搞自己的文学创作。我常想,在这个欲望膨胀的浮躁时代,杨老师能身居闹市,甘居寂寞,在心灵的净土上辛勤耕耘,精心打理着自己的精神花园——只有像他这样怀有一颗淡泊之心的人,才能超越一切,忘却名利之争啊!
  □王季春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席好话寒冬暖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柳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