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走出去”为德州添活力

  今年前10个月,我市进出口总额达22亿美元,是2001年全年的9倍;入世10年间,我市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6.8%——
  “这5000吨预焙阳极11日必须运送到青岛海关,这是我们庆祝入世10年最好的贺礼。 ”12月10日,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郎光辉给公司销售部打电话催促这批出口美国的产品。
  历经近10年的发展,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在国内预焙阳极行业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具有较高信誉和知名度的企业,主营预焙阳极产品一直保持中国出口第一的成绩。像众多的企业一样,伴随着中国的入世,索通发展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6.8%

  “入世10年来,我市对外贸易金额不但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更加合理。 ”谈起入世对我市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市商务部门积极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相关政策,并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引导企业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仅今年以来便组织300多家企业参加了广交会、华交会、美国汽配展等50多个境内外展会,累计签订出口成交合同6.1亿美元。
  据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从我国入世到今年10月,我市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12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81亿美元,进口总额31亿美元,分别是1990至2001年(我市有自营进出口统计以来前12年)的11.9倍、11.8倍、12.4倍。今年前10个月,我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2亿美元,是2001年的9倍。 10年间,我市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6.8%,其中出口年均增长25.9%,进口年均增长28.4%。 “十一五”期间,全市进出口相继突破了10亿美元、15亿美元大关,“十二五”开局年又突破20亿美元,实现了跨越发展。
  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到去年年底,我市出口产品种类已发展到21个大类约1200多个品种,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到46.7%,较“十五”末提高24.3个百分点。同时壮大了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麒麟集团有限公司等外贸出口企业,并培育了德棉股份等6家国家级或省级出口名牌企业。市场更趋多元化,对外贸易伙伴从欧美国家和我国港澳地区,拓展到亚太、非洲、拉美等163个国家和地区,对主要市场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对新兴市场的开拓效果明显,其中对俄罗斯及中东、欧盟等市场出口近年来都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进出口队伍不断壮大,截至今年10月,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521家,是2001年的4.5倍。

实际利用外资是入世前15年的5倍

  1987年,平原鲁菲针织有限公司成立,成为我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历经20余年的发展,我市利用外资力度逐年增大,尤其是入世10年来,我市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招商机制,拓宽引资渠道,加快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技术的提升。截至目前,已累计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我市投资兴业,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了19.91亿美元。其中,入世10年来我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6.59亿美元,是入世前15年的5倍。今年前10个月,我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4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71%,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在利用外资的形式上,我市逐渐突破传统方式,在外资并购、境外上市、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 2006年中南控股集团在境外上市,我市企业境外上市实现“破题”;2008年,皇明太阳能集团吸引美国高盛投资银行注资9078万美元,成为我市第一家引进世界500强公司投资的企业。入世10年来,外商投资的领域从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发展到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精密制造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基础设施及服务业成为我市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

“走出去”带回营业额18.5亿美元

  入世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企业海外扩张的步伐。许多企业抓住入世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市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优势的企业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发展境外工业园。通过开展海外并购和直接投资,实施境外资源开发、技术研发,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使得我市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国际竞争力也日益提高。
  今年6月,山东德兴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安哥拉独资设立的安哥拉德兴国际有限公司获得省商务厅批复,并经商务部备案,成为今年我市第一家获批的境外投资企业。该项目境外注册资本500万美元,投资总额500万美元,其中现汇出资400万美元、设备出资100万美元。自1993年我市设立第一家境外企业以来,经过入世10年的发展,现在全市“走出去”的境外投资企业已达21家,累计投资5871万美元,分布在美国、德国、越南、哈萨克斯坦、苏丹等国家。德建集团等骨干企业在苏丹、安哥拉等国承揽国际工程,目前我市对外工程承包涉及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全市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20亿美元,实现营业额18.5亿美元。
  “入世10年,虽然外经贸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我市对于国际化竞争经验尚浅,在未来的经济格局中压力仍然巨大,因此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市将继续实施大开放战略,在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引导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利用外资渠道,狠抓产业招商、境外上市以及重大项目落实工作;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境外工程承包规模,支持重点企业在境外承包工程项目,提高我市国际承包工程领域的市场份额。□本报记者 张志宁 本报通讯员 刘晓刚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走出去”为德州添活力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