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小额贷款,圆我创业梦”

贾宁用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新建的谷白社区奶牛养殖基地。



  如今宁津县越来越多的妇女开始尝试创业,但融资难成为她们创业的“绊脚石”。我市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项目启动后,该县优化妇女创业环境,深入实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优惠政策。

  万元:锅台转、地头忙的王志芬摇身变成大棚主人

  “从来没有想到,还能用上不交利息的贷款! ”看着自己两棚绿油油的黄瓜苗,王志芬高兴地说,“这批黄瓜正能赶上春节上市,应该会有个好行情。 ”
  今年35岁的王志芬是宁津县李镇社区西镇村村民,家里种着10亩小麦和玉米,“一年忙两茬庄稼,剩余的时间,我们夫妇俩就在镇上打工。 ”就是这样忙活,一年下来也不过2万来元的收入。孩子已经10岁了,以后上学的开销会越来越大。王志芬早就萌生了自己干点什么的想法,然而资金问题始终困扰着她。
  今年春天,王志芬在镇上收到一张妇女小额贷款宣传单,看后着实激动了一番,立即到当地妇联申请贷款。 5万元贷款加上自己手里的积蓄,王志芬投入10万元在李镇社区高效农业综合观光生态示范园区建了两个蔬菜大棚。 “真是及时雨啊! ”王志芬说,看着社区建大棚,自己心里那个急啊,“技术上镇上统一管理不是问题,交易市场正在规划,销售也不用愁,这可是发家致富的好机会啊! ”
  “听说这次的贷款明确将妇女作为政策受益主体,财政部门给予全额贴息支持,覆盖面也由城镇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拓展至农村妇女。 ”王志芬说,以前由于贷款担保要求高,看到别人贷款自己也只能干着急,现在不同了,政府降低了门槛,贷款容易多了。

  万元:90平方米的店面、1名售货员,刘爱菊俨然一个“甩手”掌柜

  “我两天时间就贷到了8万元钱,扩大配件批发城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宁津县诚信五金电料三车配件批发城老板刘爱菊高兴地说。
  1997年下岗后的刘爱菊开了一间五金电料商店,由于位置好、价格公道,几年下来,生意还算红火,日常开销、贴补家用不成问题。可是店面面积小、存货量有限,想要多赚钱却不那么容易,她自然想到了扩大店面,把规模做大,可是那么多资金到哪里筹集呢?
  当得知县妇联有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项目时便来申请贷款,让她没想到的是,从填写申请表到审核发放贷款所有过程,仅用了两天时间,她就顺利拿到了8万元贷款。如今90平方米的店面比以前扩大了2倍,4排货架外加小仓库里存满了各种货物。忙不过来的刘爱菊还雇了名售货员。 “店大了,收入多了,我却不那么忙了,有更多的时间关照孩子的学习了。 ”
  “听说8万元是妇女个人贷款最高额度了。 ”刘爱菊说,以前很多次想过贷款,但是妇女单笔贷款金额一般都在1万元以内,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县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额度明显增加,将妇女个人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8万元,合伙经营的人均提高至10万元。 ”据介绍,这次的政策财政部门给予全额贴息支持,金融部门实行市场化运作,具有突破性意义。

  万元:随着700头奶牛的“入住”,贾宁的第三个养殖基地投产

  “妇女创业有困难就找‘娘家’。 ”佳宁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贾宁说。如今,在“娘家人”的帮助下,200万元的贷款陆续发放到位,她的谷白社区奶牛养殖基地一期已投入使用了。 “现在已住进奶牛700多头了,过几天,乐陵还有百余头奶牛要送过来。 ”贾宁说,新的养殖基地可接纳奶牛1500头,再加上大柳镇李满社区、宁津镇小店社区一共3处养殖基地,能饲养奶牛2000多头。
  说起贾宁,在宁津创业妇女中可是小有名气。 1999年,大学毕业的她考上了县司法局,成为公证处一名职员。2003年,借助全县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的机会,她毅然下海当起了牛倌,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这是贾宁创业以来的根本想法。 2008年,她多方筹资成立了宁津县佳宁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把散养户全部组织起来,统一经营、分户饲养。
  合作社项目投产后,对周边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不少散户都把奶牛送到合作社,一些有创业愿望的妇女也纷纷加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申请贷款,带动17名新社员走上创业路。住在合作社职工宿舍的李红梅告诉记者,她的贷款证已经下来,她的养牛致富梦马上就能实现了,“平时还能在合作社挤奶厅打工,年年都是双收入呢。 ”
  “在千方百计解决妇女创业资金难题的同时,我们还加强对贷款妇女的项目指导、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工作。 ”县妇联主席宋艳敏说。如今,宁津县广大城乡妇女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全县确定了一批诸如大庄镇清明寺木器产业园区、柴胡店镇东催蔬菜园区、大曹镇西梁养殖区等妇女小额贷款创业示范基地10个,贾宁、沈春燕、张惠玲等创业示范户带动上千名妇女创业致富,共为171户妇女申请贷款1098万元,已发放资金408万元。
  妇女小额贷款资金,如汩汩清泉,滋润着妇女创业的田园。山东鲁北种业有限公司经理杨秀英拿到50万元贷款资金时激动地说:“是‘娘家人’帮我解了燃眉之急,让我实现了创业梦想……”
  □本报记者 吕爽 本报通讯员 尤炳君 宋立忠 贾玲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额贷款,圆我创业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经济】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