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公布
宁津榜上有名
■为我市唯一入选县 ■第三次获此殊荣
作者:于春芝

杂技成了宁津县一张名副其实的“文化名片”。



  本报讯 (记者 于春芝 通讯员 宋立忠)近日,文化部在网站上公布了2011-2013年度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名单,其中,宁津县榜上有名,成为我市唯一的入选县,这也是该县第三次获此殊荣。前两次分别在1995年和1998年。
  宁津杂技始于秦、汉,兴于唐、明,盛于清末民初。据考证,《汉书》《史记》《述异记》以及《宁津县志》均对“冀州”的“蚩尤”“角抵戏”(杂技古称)作了记述。解放后,杂技活动更为普及,在宁津县大曹镇的野竹李村,流传着 “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若论耍玩意儿,人人有一手儿”的说法。
  宁津杂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创新表演形式和方法,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杂技门类和派别,而其演技更是以“惊、险、奇、美”而闻名。柔术叼花、空中飞人、爬竿、钢丝高车、叠罗汉、走钢丝、蹬技等10余种节目多次在国内外演出并获奖。
  据该县文化局负责人介绍,宁津县被文化部命名为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对于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该县杂技艺术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1987年文化部设立的一个文化品牌项目,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10年,确定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周期为3年。此次全国共有528个单位入选2011-2013年度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我省有30个。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宁津榜上有名
  本文所在版面
【第 8 版:文化·体娱】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