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古代“老同学”的爱恨情仇
  同学是同师授业、携手并肩的人,古代谓之“同窗”。师出同门的人,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水平和能力有高低之分本不足为怪,有些同学能够在学有所成后并肩作战,互相促进,同窗之谊根深蒂固;而有些同学却成了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仇人。
  孙膑和庞涓:嫉贤妒能,害人害己
  相传这两位名人也是鬼谷子先生的门生,二人曾向鬼谷子学习兵法。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天赋过人的他自然比庞涓更胜一筹,同学期间,两人情谊甚厚,并结拜为兄弟。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大将军。当孙膑来到魏国后,庞涓深知自己的水平比不上孙膑,担心他受到魏王的重用,于是就编造罪名,用尖刀剜下了孙膑的两个髌骨,还在他脸上刺了字,想以此让他永无出头之日。
  孙膑没想到昔日的同窗好友会如此心狠手辣,他想办法逃出魏国来到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很欣赏孙膑,就把他推荐给齐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孙膑不负众望,运用“围魏救赵”之计,在桂陵之战中把魏军打得落花流水,庞涓一败再败,后来孙膑巧设“减灶之计”,诱魏军深入,还命人在一棵大树上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并命令弓箭手埋伏两侧。天黑以后,庞涓率军进入埋伏圈,当他叫人拿火把照看树上的大字时,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自知智穷兵败,引颈自戮。
  其实庞涓也是一位难得的将才,只可惜他心胸狭窄,不能容物,以害人始,以害已终,他本可以和自己的老同学文武联合,共图大事,但却因为嫉贤妒能之心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想来令人唏嘘不已。
  曹操和许攸:恃才傲物,自取灭亡
  曹操和许攸既是发小,也是同窗,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袁绍交战于冀州。在曹操粮草已尽、危在旦夕之时,本在袁绍麾下出谋划策的许攸因袁绍不重用自己而转投了曹操,给曹操出了奇谋妙计,使得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一举击溃了袁绍,平定北方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说,许攸的确是曹操的大恩人,没有他,曹操早就完了,历史也将被改写。
  如果许攸老老实实地在曹操手下做官,估计他一生也会是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可是许攸却居功自傲,恃才傲物,乃至得意忘形。曹操此时已是丞相,而许攸对曹操却经常是口出戏言,甚至总是称呼曹操那个不甚雅致的小名——“阿瞒”,在正式场合也不知收敛。一次宴会上,许攸当着众人对曹操说:“阿瞒啊,如果你没有我,怎么能有今天呢! ”曹操一听哈哈大笑道:“你说的一点也不假。 ”嘴上虽这么说,事实也的确如此,可曹操心里却异常愤怒,认为许攸这小子太过无礼。许攸一而再、再而三地戏弄自己,曹操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下令诛杀许攸。许攸死后,曹操厚葬了这位昔日的同窗,还派人去悉心照顾许攸的家人。
  许攸是个人才不假,然而好汉不提当年勇,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老同学此时已是万人之上的丞相了,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而他却还把曹操当作是自己的老同学来嘲弄,结果自取灭亡。而曹操无疑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多面人物,他求贤若渴,爱才如命,但如果有人恃才放旷,胆敢对自己不尊敬,挑衅自己的威严,那不论其有多大的能耐,有多大的功劳,即使是自己的老同学、大恩人,他也绝不姑息,格杀勿论。
□刘亮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古代“老同学”的爱恨情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1 版:闲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