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西红柿红了王打卦

天津菜商郑致亭(左一)在北侯瓜菜市场收购西红柿。 记者 张志宁摄



  初冬时节,天气渐寒,而王打卦镇6000亩秋延迟西红柿却销得火热,到处可见喜笑颜开的菜农采摘西红柿的场面。
  红彤彤的西红柿压弯枝头,菜农一边说笑着一边将它们装进箱子……11月13日,当记者来到平原县王打卦镇采访时,所有的蔬菜大棚内都上演着这喜悦的一幕。 “我镇6000亩秋延迟西红柿开始集中上市了,现在每天可供应近百万斤,都远销到东三省了,仅此一项每亩便可增收5000多元。 ”随同采访的该镇党委书记刘有冰高兴地说。

瓜菜种植年增收1.5亿元

  “你赶紧给你刘叔打电话,让他家工人忙完立即过来帮咱家收,这些西红柿咱几个人可摘不完。 ”来到潘邓村曹洪顺的蔬菜大棚时,他正安排儿子曹亮雇工帮忙。曹洪顺是蔬菜种植大户,收完早春西瓜,他又种了12亩秋延迟西红柿。 “今年我的20多亩早春西瓜赚了20多万元,现在西红柿估计也能挣十几万元。 ”他满有把握地说,“曹亮以前在青岛打工,看到种菜效益好,今年也回来跟我种菜了。 ”王打卦镇有200多名像曹亮一样的打工者返乡种菜。
  该镇种植西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起初农民都是走街串巷地叫卖,因效益很难保证,规模便难以扩大,王打卦西瓜一度成了只赚吆喝不赚钱的买卖。
  2009年,刘有冰走马上任,经过多次比较和论证,确定了“大力发展高品质蔬菜种植业,打造特色品质农业强镇”的目标。是什么约束了蔬菜种植业?他带人深入调查分析:种植分散难成规模优势、受季节约束不能四季种植、品种单一没有拳头产品、难以外销基本供应本地市场……
  为攻克这些瓶颈,该镇一边协调农村信用社为村民贷款,一边带领农业技术人员及菜农代表到省、市蔬菜管理部门考察学习。几个月的时间,不仅带回了蔬菜良种、高效的种植模式和先进的种植技术,更让菜农看到了蔬菜种植业的美好前景。 2009年该镇大棚早春西瓜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2010年增加到9000亩,今年递增至12000亩。“早春西瓜+秋延迟西红柿”种植模式,每种单产都可达1.5万斤,批发价每斤都在1元以上,菜农们尝到了甜头。在北侯村记者了解到,这个仅有400余亩耕地的小村庄,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蔬菜种植面积达900多亩。据该镇办公室主任苗万春介绍,该镇的6000户家庭中有近3000户种菜,规模以上瓜菜种植户1000多户,种植面积1万余亩,每亩纯收入1.2万元,全镇年增收1.5亿元,菜农赚得盆满钵溢。
  为树起王打卦镇的蔬菜品牌,该镇蔬菜不用化肥农药,只施农家肥。“我用的是生物化学肥,采用韩国技术,从猪血中提炼而成,促使苗株粗壮且根系发达,一亩西红柿增产2000多斤。 ”正在施肥的菜农邓吉刚告诉记者。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北侯牌”西瓜和“打渔李牌”韭菜两个商标顺利通过注册,早春西瓜也远销到泰国。

拥有各地固定客商上百家

  在北侯瓜菜市场,记者看到60余辆机动车满载红艳艳的西红柿等待出售,来自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的客商穿梭于菜农间讨价还价、过磅装车,一派忙碌景象。 “这里的蔬菜品质好、产量高,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信誉好,我几乎每天都要在这里运走一大卡车。”天津菜商郑致亭对记者说。
  据该市场负责人介绍,以前收获旺季每天有200多辆机动车往返德州,浪费精力也增加了成本。一些菜农甚至还进行着原始的“地头交易”,不但不利于销售,而且还造成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销售难问题一直困扰着菜农。
  2009年,该镇对各村通往主干道的道路进行了改造,并投资50万元扩大了北侯瓜菜市场规模,完善了配套建设,建立了专门网页及时对外公布市场供应信息。为了菜农交易方便安全,农村信用社也被请进了市场。该镇先后组织300余人次到各大城市进行宣传推介,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北侯瓜菜市场已拥有北京、天津、河北、上海、东三省的固定客商上百家。
  “李大哥,西红柿第一穗点花后就应及时浇水施肥了。”在观看了西红柿的长势后,一位专家模样的人对李顺华说。 “这是我们的经纪人,不但负责我们蔬菜的销售,还负责技术指导。 ”李顺华介绍着来客。该镇选派6名熟悉农业工作的人员成立了市场管理委员会,将懂技术、有经验的种植户组成经纪人队伍,在为菜农提供技术帮扶的同时,熟练掌握各地蔬菜的供求信息,以使市场迅速形成合力。目前该镇已培养了30多名经纪人,在空闲时“出售”技术的经纪人每次均有近200元的收入,仅此一项年收入便达2万元。
  为让菜农及时掌握到市场信息及种菜技术,该镇先后成立7家蔬菜合作社,为社员统一购进物资、技术培训、产品销售。朋诚瓜菜合作社今年为200多户社员统一购进种子、肥料、大棚材料等物资,节约成本30多万元。

一个棚一年赚30万元

  走进后宋村盛丰种苗繁育场的育苗棚,几十名妇女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育玫瑰苗,在煦暖阳光的照射下,清翠欲滴的种苗煞是喜人。 “上一茬的350多万株黄瓜苗已出售完,距早春西瓜育苗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差,我们育了一茬玫瑰苗。这里共有5个温室育苗大棚,每个棚育苗30万株,每株净利润在2角多钱,一个月后这批苗就能运走了。仅这一个棚一年就能赚30万。 ”该繁育场负责人介绍说。
  育苗环节是大棚蔬菜品质提升的一个根本。优质种苗可以减少病虫害,能够更好地保证产量和提高品质。多年来该镇菜农一直保持着自己育苗的习惯,因选种不过关、技术不成熟或受气温影响大等因素制约,很多菜农在这方面吃尽了苦头。为拉伸产业链条,该镇从天津引进了盛丰种苗繁育场,该项目投资1000万元,占地110亩,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全部建成后,年可繁育种苗5000万株,可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不仅满足全镇的种苗需求。
  在盛丰的带动下,李孟楼育苗基地和朋诚瓜菜合作社2家本土育苗基地也健康发展起来。繁育的种苗已从开始的西瓜、辣椒、西红柿等传统品种扩延至玫瑰苗等品种。目前,该镇共建成5个智能化温室和近200个育苗棚,共繁育合同种苗800多万株,在方便菜农种植的同时,也降低了菜农的种苗成本。种苗除满足本地需求外,还远销东北及聊城,年增收500万元,小种苗“繁育”出瓜菜大产业。
  □本报记者 张志宁 本报通讯员 李静 张崇熙 任峰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西红柿红了王打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