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关键在落实”
——访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讲师团副团长何克亮
作者:王贺
  □本报记者 王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核心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好、领会好全会精神?如何用六中全会精神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 11月11日,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讲师团副团长何克亮教授应邀来我市,就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行理论宣讲。讲座开始前,记者对何教授进行了专访。
  

六中全会三大亮点引人关注

  记者: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您认为其中最核心的、最吸引您的是哪些?
  何克亮:这次全会上提出了一个课题:树立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中,提高、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是最引人关注的部分。要深刻理解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在当今世界、当今时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六中全会《决定》提到的四个“更加”和四个“越来越成为”,强调的就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在当今国际竞争、国内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全会强调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怎样共建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这个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其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李长春同志在中宣部举办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讨班上特别强调,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们中国当代文化的灵魂。就是说,文化有它的灵魂和载体。载体主要包括文化设施以及文化传播的工具和方式,灵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建设的目的不是“体”而是“魂”。如果不重视“魂”光重视“体”,只发展设施产业,我们就会“失魂落魄”。如果没有“体”,这个“魂”就没法传播,我们就会面临“魂不附体”的窘境。魂和体的关系,这是中央强调的一个重点。
  再一个,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一观点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完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主义道路、提出了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今年胡锦涛“七一”讲话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样就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整体系。这一次,全会提出了一个新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就是未来中国文化改革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纲。我们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正是要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要求。
  

学习宣讲要全面深入突出重点

  记者: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央宣讲团动员会上强调,要广泛深入宣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好教和学这两篇文章?
  何克亮:此次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宣讲工作。中央成立的宣讲团有16名成员,他们不仅是六中全会《决定》起草组的核心成员,同时还是高级领导干部。根据中央要求,省里也成立了宣讲团,分别派往17个市和各大企业进行宣讲,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全面动员的过程,它将造成一种宣传的轰动效应。当然,真正深入的宣讲工作还要靠各地市进一步的组织、发动,向党政机关、向社会各个层次展开全面宣讲。
  学习、宣讲、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李长春同志讲的:原原本本地、认认真真地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 《决定》的精神实质。还要学习领会好胡锦涛同志在六中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和李长春同志在六中全会上关于《决定》起草的说明。这是关系能否吃透六中全会精神的三个最重要文件。
  第二点,就是要突出重点。在学习、宣讲上,要突出文化自觉的问题;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问题;突出共建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
  李长春同志提出,宣讲全会精神要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就是说在宣讲过程中,不仅要原原本本地把中央全会精神讲出来,宣讲团成员还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工作岗位把自己的体会讲出来,体现自己的特色。
  

学深学透更要抓好贯彻落实

  记者:您认为通过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何克亮:在学深学透全会精神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怎样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各级党委政府。文化建设过去在一定程度上是从属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的,现在中央把它作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一项任务提了出来,这是一大变化。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改革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它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来理解。
  文化的发展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各级应该把抓文化当做一项硬任务,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像抓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抓文化体制改革,像抓发展生产力一样抓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政策支持、工作支持、财力支持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地做到繁荣发展文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使人民群众真正能够逐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德州文化建设要突出自己特色

  记者:结合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您认为德州市当前应该在文化工作方面有哪些行动?
  何克亮:德州历史悠久、在文化工作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应该说德州市这些年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省里对这一点一直有着全面的认识。
  前不久,省委刚刚召开了九届十三次全委会,对建设文化强省作了全面的部署,也审议通过了我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意见。这个意见对于全省各地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希望德州坚持顶层设计、做好结合文章,在贯彻省委全会精神方面拿出一个总体规划,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贯彻落实意见,把德州的文化改革和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每个地方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上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德州在这方面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近几年,德州在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公益性文化事业方面是走在全省前面的,那么这个经验就值得认真总结,在此基础上推动当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将大有可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关键在落实”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