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弟弟要睡了》的照片在微博被转发上万次,引发了网友的关注,许多人称“感动得想哭”。照片里,湘西凤凰县好友小学一女童带着弟弟上课,一边听课,一边哄弟弟。有记者来到凤凰县看望他们,得知照片中女孩叫龙张欢,今年10岁,弟弟张俊杰,今年2岁。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孩子们跟爷爷奶奶生活。
“这样的情况在村小学很常见”
离好友村好友小学不远的一间木房子里,安放着两张床,爷爷奶奶和八个孙儿孙女,挤住在这里,龙张欢是其中一个,今年10岁,八个姊妹中,最大的12岁,最小的2岁。“我抱的是最小的弟弟。”聊起那张照片,龙张欢说她那天抱的那不是自己的亲弟弟,是姑姑的儿子张俊杰,今年2岁,“我亲弟弟已经5岁了。”她以前带亲弟弟上课,现在亲弟弟上一年级,已经不需要带了。
龙张欢说,因为家里弟妹多,爸妈都出去打工了,爷爷奶奶常常顾不过来,她只好帮着带。如果上课时弟弟哭了,“我就抱着哄哄他。”
爷爷龙万挺今年59岁,奶奶吴吉香今年54岁,“8个孙儿孙女是我四个儿女生的。”吴吉香说,儿女都出去打工了,把孩子都丢在了家里,一共5个孙女, 3个孙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2岁。
两位老人带8个孙女,爷爷龙万挺觉得很无奈,自己有残疾,得靠拐杖走路。他说:“他们都要挣钱啊。”因为在当地找不到挣钱的活,儿女们都去外地了,外面不方便带孩子,便把孩子留在了家里。
好友小学的吴校长称,在该小学,哥接带弟妹上学的情况很常见,“尤其是农忙的时候”。村里大多住着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能大的照顾小的了。”“这样的情况在所难免。”吴校长说,因为是村小学,学生大多是住在学校附近,时不时就有小孩被带来学校了。“多的时候十几个。”
知识改变命运不能成为一句空话
孩子最渴望什么?很简单,是来自父母的关爱。对他们来说,能与父母说说心里话、一起生活是最大的满足。放在孩子床旁桌上的照片,等候与父母通话的日子,无一不表达出孩子内心对爱的渴求。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孩子与父母常年两地分居,即使是寒暑假及过年的时间,相处的时间不过几个月。这种至亲的感情因为时间和距离而被慢慢消磨,孩子与父母感觉上很亲切,却往往显得十分陌生。
留守儿童过早地承担起本不该这个时候承担的责任,每天勤勤勉勉地做工,就像山野里的草和树一样,自由自在却有被遗忘了的苦楚,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都是那么遥远,他们的发展权是那么稀薄。在贫穷的阴影与制度的夹缝之下,中国城乡割裂的现实体现在孩子们身上,居然是如此的残酷和真实。
对很多的留守儿童来说,“知识改变命运”就是一句空话。除了家庭经济压力得到缓解之外,父母出外打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恐怕连这些家长自己都没有料到——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开始觉得“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中国青年报曾做过一次调查,调查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已经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只有33.6%的“留守儿童”目前最大的愿望是“提高学习成绩”,还有51.7%的人初中毕业后就打算“外出打工”和“做生意”。
而另一个现实是,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 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教育学者杨东平的研究显示,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与专科院校。以湖北省为例,2002到2007年5年间,考取专科的农村生源比例从39%提高到62%。连专科都考不上或不愿读的少年大有人在。(综合)
网友评论
兴德论坛网友“走路的草”认为: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完整而有效的家庭教育。现在如果只让农民种地,改变不了农民收入少的问题。只有农民在农村收入有保障,他们的子女才不会饱受离散之苦。
兴德论坛网友“旋转的木马”认为: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我们不能用历史的眼光和忧患意识考量、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将来的“埋单”或许是难以承受之重。怎样才能使农村孩子健康成长?怎样才能保护留守儿童那脆弱的生命?取消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限制,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只有这样,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兴德论坛网友“花开花谢”认为:每一次看到留守儿童的新闻,我的心都会倏然紧张,因为媒体报道留守儿童的新闻大多都是“问题性”的。谁愿意骨肉分开,那是生活所迫。假如农民工的孩子在城里读书不需要交借读费,能在就读的地方参加中考、高考,骨肉分离的事情就肯定少很多。
兴德论坛网友“静静等待”认为: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母贴身的爱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是一个长期飘忽的身影,是可望不可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可是,他们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时代进步的牺牲品。
兴德论坛网友“幽谷剑兰”认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是上天馈赠的特别礼物,都是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的珍贵个体。对于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我们不应该再有意或者无意的无视了。
——摘自德州新闻网《兴德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