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你就是我的亲妈妈”

穿上“妈妈”买的新鞋子,苏柳的脸上绽放幸福的笑容。



  苏柳,一个幼年父母双亡的少女;杨志军,一名普通的回族乡镇干部,爱将她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苏柳说——
  “苏柳,妈妈来接你啦!” 6月10日傍晚,陵县于集乡芦庄小学大门外, 10岁的苏柳见到“妈妈”杨志军时,脸上立刻绽放幸福的笑容。“妈妈给你买了一双新凉鞋,看看喜欢吗?”一双崭新的红色凉鞋出现在苏柳面前。 “快看,我妈妈给我买的新凉鞋!”苏柳骄傲地向同学炫耀着。
  “要不是她的 ‘回族妈妈’,俺孙女没准儿到现在还是个 ‘傻木桩’呢!”看着小鸟一般欢快的苏柳,同来的奶奶邢芝珍欣慰地笑着,眼里却不知不觉噙满了泪。

“苏柳啊,你可真是个‘小苦瓜’呀!”

  “小白菜呀,地里黄,两三岁上没了娘……这歌唱的就是俺家苏柳。 ”回想起以前,邢芝珍的眼泪再次滚滚而下。
  呀呀学语的小苏柳还没叫出第一声 “妈妈”,一场急病就夺走了妈妈年轻的生命,第二年,一场车祸又夺走了爸爸。 “苏柳啊,你命咋这么苦呢,你可真是个 ‘小苦瓜’呀。”多少个夜晚,邢芝珍望着熟睡的孙女老泪纵横。
  从上幼儿园起,苏柳就知道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不同。放学了,看到别的小朋友燕子般扑向爸爸妈妈,小苏柳低着头默默走开;看到别的孩子撒娇地缠着爸爸妈妈要零食吃,小苏柳低着头默默走开;看到别的孩子神气地炫耀着过年的新衣、新鞋,小苏柳低着头默默走开……苦难让小小的苏柳学会了用沉默来面对这一切,人们对小苏柳最深的印象就是 “像个不爱说话的小木桩子”。

“孩子,让我来做你的妈妈!”

  今年40岁的杨志军是于集乡政府的一名回族民政干部。 2007年初春,县民政局对全县孤贫儿童进行登记,那天早上,杨志军办公室里走进了一老一小。
  “和苏柳对视的第一眼,我的心就猛地一颤,”杨志军说, “那种眼神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恐惧、渴望、倔强、戒备,这不该是6岁孩子的眼神。”那天的午饭和晚饭,杨志军都没有吃,看看自己快乐阳光的两个儿子,再想想瘦小忧郁的苏柳,她的心上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
  几天后的一个周末,杨志军来到了苏柳家。小苏柳正蹲在墙边自顾自地玩着小石子,看见杨志军走进来,她立刻躲到奶奶身后,那种眼光又一次刺痛了杨志军的心。杨志军拿出两个精致的小头花说: “苏柳,来,阿姨给你梳个漂亮的小辫儿,我们苏柳就更好看了。”鲜艳的头花让苏柳眼里有了光彩,杨志军把她拉进怀里,给她扎了两个漂亮的小抓髻, “瞧瞧,多好看哪,来,让阿姨亲一个。”杨志军大声地赞叹着,顺势轻轻地在苏柳的脸蛋上亲了一下。杨志军的夸赞和亲昵让小苏柳羞红了脸,但眼睛里却透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我只是个普通乡镇干部,给不了孩子多少财富,就让我做她的妈妈,给孩子一份母爱吧!”杨志军说。

“苏柳啊,你像只快乐的‘小燕子’!”

  “童年就应该是快乐的、阳光的、五彩缤纷的,我希望苏柳能变得快乐起来。”杨志军说。隔三差五,她就到苏柳家跟她啦啦呱,给她梳各式各样漂亮的小辫儿,让苏柳讲学校里有趣的事儿,渐渐地, “金口难开”的小苏柳变得爱说话了,见人也能主动问好打招呼了。
  杨志军和丈夫杨海祥都是普通工薪阶层,月工资加起来不过3000多元,家里有两个上学的儿子,每月还供着800多元的房贷,日子过得并不宽松。即使这样,她还是尽最大能力来关心苏柳。 2007年国庆放假,杨志军第一次把苏柳接到了自己家,为她和两个儿子一块儿过生日,杨志军、杨海祥和儿子杨阳、杨越围着她唱生日歌,杨志军给她穿上新衣服,还给她戴上卡通生日皇冠,苏柳渐渐融入这快乐的氛围中。晚上,生性仁厚的杨海祥一边给她洗脚、剪指甲,一边给她讲故事,还不时挠挠她的脚心,逗得苏柳开心地笑个不停。躺在床上,苏柳幸福地偎在杨志军怀里,说出了她心里的一个小秘密: “我不想叫你阿姨了,我想叫你妈妈,我早就在心里把你当成我的亲妈妈了。”杨志军搂过孩子,眼泪夺眶而出。自那以后,她经常到学校门口接苏柳回家,而苏柳总是很自豪地对同学说:“看,我妈妈来接我啦!”
  为了让苏柳多长点见识,每年寒暑假,杨志军就把苏柳接到自己家住上一阵子,带着她到公园、商场、工厂、影院去看看玩玩。今年春节,杨志军一家带着苏柳回公婆家过年,一大家子20多口人,年过得温馨而热闹。看着苏柳跟孩子们放肆地打闹、叽叽喳喳地说笑,杨志军欣慰地对丈夫说: “你看苏柳像只快乐的 ‘小燕子’,她终于像个孩子了。”□冯冬梅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你就是我的亲妈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