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齐河60万亩小麦有“婆家”
农户通过粮食产业协会与20多家面粉加工厂、粮油公司签订收购合同
  齐河讯 (郑军 宋宜广 张永泰)“俺与济南民天集团签订了20多亩优质小麦供销合同,每斤能比市场价多卖五六分钱哩。”6月4日,赵官镇黄口村村民黄振望着自家麦田欣喜地说。虽然距小麦成熟还有几日,但齐河县的农户纷纷通过粮食产业协会与20多家面粉加工厂、粮油公司签订收购合同。目前,该县订单优质小麦达到60万亩,签约资金达3.7亿元,每公斤比普通小麦高出0.05元。
  早在麦播之前,齐河县有关部门就开始了订单小麦推广工作,引导农户试种“济麦22”优质高产麦种。通过行政推动和技术推广,该县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了110万亩。该县规划了50万亩示范区、10万亩核心区、100亩高产示范方、10亩高产攻关田,推行统一秸秆还田、统一深耕、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良种供应、统一宽幅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一喷三防”、统一技术服务等“八统一”种管模式,实施率达到95%以上。他们聘请山东农业大学知名教授担任县粮食生产技术指导专家,成立了10人以上的农技推广队伍,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该县把发展“订单小麦”作为推进小麦产业化经营重点,成立了由县领导及粮食局、农业局、粮油加工企业有关人员组成的“粮食产业协会”,让全县20家面粉加工企业、4家转化用粮企业、81家粮食经营企业或粮食经营户联动起来,根据企业对小麦品质的要求,组织签约会,实现“购、销、调、加、存”整个粮食产业链的有机整合,推动全县粮食经营与规范管理的双升共赢。粮食收购由粮食协会与乡镇政府签订粮食生产协作协议,再由乡镇政府与农民签订订单。或由遍布城乡的县粮食协会会员牵头,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产销衔接机制,定期研究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扩大订单面积,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
  为促进订单农业发展,该县大力培植龙头企业,为鲁粮工贸、巨能鲁齐、万方饲料、旺旺集团等20多家粮油产业龙头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和货源信息帮扶,组织和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简化相关手续,开启“订单”小麦“绿色通道”和“绿色窗口”服务,推动生产与加工亲密结合,让粮食企业与农民签订的“小订单”延伸为与主销区签订的“大订单”。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齐河60万亩小麦有“婆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