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建设幸福德州:市人社局实施六项“幸福工程”
作者:尹滨

市人社局部署实施六项“幸福工程”



  在最近召开的全市科学发展表彰暨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动员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幸福德州的目标,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顺应了全市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围绕建设幸福德州,结合自身业务工作,提出了建设六个“幸福工程”,把建设幸福德州更加具体化,具体的说就是实施“人才兴福、就业谋福、社保安福、技能致福、收入增福、和谐稳福”工程,为群众谋福祉、让百姓得实惠,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为幸福德州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①“人才兴福”工程

  通过做好人才工作,更加有效地发挥人才在建设幸福德州进程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建设幸福德州提供强大的人才引擎和智力保障,继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建设幸福德州的物质基础。
  针对当前我市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领军人才严重不足等现状,市人社局重点抓好人才大规模引进、大规模提升、大规模对接。大规模引进指的是从今年开始3年内力争每年引进本科毕业生8000名、研究生1000名、高端创新型人才100名;大规模提升指的是,每年培训提升 2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大规模对接指的是每年组织300家重点企业与30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人才项目对接合作。
  抓好人才载体平台建设。去年我市博士后工作站一次性获准建站7个,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今年,积极发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海外人才工作站、国内人才工作联络站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等这些人才载体平台的功能作用,加大建站企业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力度,强化博士后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②“就业谋福”工程

  所谓“就业谋福”工程,就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最大限度增加就业容量,促进城乡就业稳定增长,给广大群众增加增收致富的渠道,让城乡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就其业、各得其所。今年计划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城乡就业创业培训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实现就业稳中有升。
  市人社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新一轮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创业,鼓励用人单位更多地吸纳就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积极做好三大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用足用好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重点帮助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和农民工等三大就业群体实现就业。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力度,帮扶城乡“双零家庭”、困难毕业生等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进一步强化就业培训工作,大力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培训,特别是与天津滨海新区搞好人力资源协作,把德州建成他们的劳务输出培训基地。还将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市级人力资源市场。

③“社保安福”工程

  2010年全市社会保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今年,市人社局将通过大力实施“社保安福”工程,进一步解除群众生活后顾之忧,使其安居乐业。
  加大社会保险扩面,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使更多的人得到惠及。全年计划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净增5万人,到年底参保人数达到38.23万人;城镇医疗保险净增15.32万人,参保人数达到133万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积极解决未参保的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将“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将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00元;已从今年1月1日起,为全市7.4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增加了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68元;扩大新农保试点范围,为明年的全面覆盖奠定坚实的基础。

④“技能致福”工程

  大力实施“技能致福”工程,通过各种形式搞好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使他们顺利就业,稳定就业,积极创业,让广大的劳动者通过体面劳动提升幸福指数,通过提高技能提高本领增加劳动报酬。
  顺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重点搞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今年,市人社局还将组织开展普惠性大规模技能培训,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健全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整合培训资源,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发挥技工院校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扩大培训规模。支持有创业愿望者参加创业培训,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⑤“收入增福”工程

  大力实施“收入增福”工程,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升我市幸福水准。今年我市已经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800元,今后还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健全工资指导线制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促进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等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工资调控和分配关系;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和监察制度,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⑥“和谐稳福”工程

  大力实施 “和谐稳福”工程,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中,把依法办事和有情操作结合起来,强化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把政府调节与企业工会调节结合起来,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构筑和谐的劳动关系。
  建立健全和谐的劳动关系。在小企业开展“劳动合同制度覆盖行动”,在农民工群体中开展劳动合同“春暖行动”,在集体企业开展“彩虹计划”,全面推进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力争各类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制度覆盖率达到85%以上,从源头上规范企业用人行为。以《劳动法》、《社会保险法》贯彻落实为重点,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大力开展以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顿、整治非法用工、农民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执法检查等为重点的监察执法活动。加大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工作,及时解决职工的合理诉求和反映的难题。□本报记者 尹滨 通讯员 牟永来

【短评】

让幸福德州“飞”过来

□王育恒

  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幸福德州的号召,市人社局把建设幸福德州具体化,启动实施六项“幸福工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也顺应了全市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城乡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劳动关系是民生之稳。可以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涉及到就业、社保、劳动关系和谐等民生改善的方方面面,无论从物质层面来看,还是从精神层面解析,六项“幸福工程”与幸福德州建设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建设幸福德州,市人社局殚精竭虑,全力以赴,责无旁贷。
  实施六项“幸福工程”,建设幸福德州,就要牢固树立民生政绩观,从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出发,以民生建设为核心,以民生幸福谋划工作思路、以民生福祉评估惠民政策、以民生改善推进工作落实。工作中,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聚民智,谋民计,解民难。做到了这些,就会得民心,而民心之所向,乃幸福之所往。
  实施六项 “幸福工程”, 建设幸福德州,就是要把惠民利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确保民生政策超前出台;把民生改善作为工作的着力点,确保民生工程积极推进;把提高待遇作为工作的关节点,确保民生资金足额发放;把民生难题作为工作的突破点,确保问题逐一解决。为群众谋福祉、让百姓得实惠,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这是促进幸福德州建设的有力彰显。
  实施六项 “幸福工程”,就是要让人才活力在德州大地竞相迸发,为建设幸福德州提供强大的人才引擎和智力保障;就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城乡就业,给广大群众增加致富的渠道;就是不断提高社保待遇水平,让更多的群众沐浴在社会保障的阳光之下;就是提升广大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通过体面的技能劳动增加劳动报酬;就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水准;就是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建设幸福德州为市人社局的六项“幸福工程”开启了新的征程,广大群众对建设幸福德州的热切期盼承载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新的使命。相信今年市人社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六个“幸福工程”建设,一定会为建设幸福德州,实现富民强市做出积极的贡献!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建设幸福德州:市人社局实施六项“幸福工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