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从贷款看“三变”
——禹城农村见闻

  贷款的 “常态化”,喻示农民生产由季节性变常年性;贷款量的增加,则说明农民的致富渠道越来越广;贷款用途的转变,表明农民生产结构的调整
  已是深冬,正是农具高挂的 “冬闲”季节。而禹城农行营业大厅却人声鼎沸,办理借贷业务的农民排起了长龙。在与几个贷款农民的交谈中,深深感触到禹城市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观念的巨大变化。

从“春华秋实”走向“四季常青”

  “有了这3万元,回去后俺就买辆 ‘小四轮’,家里那辆三轮车不够使唤了。”来自十里望回族镇的王洪亮,边数着刚拿到手的贷款边说。每年冬闲季节,他都从事贩运鸡粪的生意,一天能挣七八十元。随着该市养鸡户的增多,他的买卖越来越好,原来的三轮车已经不够用了。
  “前些年,农村贷款季节性非常明显,贷款高峰出现在春、秋两季。如今,这两个高峰消失了,农民行为贷款已成‘常态化’。 ”禹城农行惠农卡业务部经理吴博介绍说。上年,该市每月办理惠农卡业务量较为平均,贷款已由季节性需求向常年性需求转变。

“小嘴吃饭”变“大口吞饭”

  累计投资达500多万元的市中办仁合渔业合作社社长王玉宝,谈起三四年来的创业经历深有感触地说:“开始时,咱胆小,怕贷多了还不起,每次只贷10万元。随着买卖越来越好,俺胆子也大起来,上年在农行一次就贷了40万元。 ”
  随着该市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渠道越来越广,而最大信用额度为3万元的农行惠农卡和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已经远远满足不了那些农村能人的“胃口”,于是他们瞄准了农行的农户创业贷款和农村信用社的特别授信,不断增大贷款数额。

由“土地型”转向“营销型”

  “今冬明春所需要的种子、化肥和农药等,俺早就备好了,这些物资也就花几千块钱,根本用不着贷款。俺贷款就是想多收购些粮食,等行市好了再卖掉。 ”在101省道边从事粮食收购贩运的王志彬兴奋地说。
  随着该市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当地许多农民脱离土地,成为特种养殖或城镇某些行业的能人,他们贷款多用于特种种养、农产品综合开发及加工营销。该市农行行长王秀斌说:“农村贷款用途的普遍转移,体现出禹城农民已经或正在向种养业以外的涉农产业方向发展。这对我们金融部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支农贷款不能片面地只针对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业,还要对促进农村发展和涉农项目给予大力扶植。 ”上年,该市农民仅从农行办理的农村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就达6500余万元。□王磊 王河南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贷款看“三变”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经济】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