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铁 营 看 沟
  挖沟,原本是件很平常的事。但乐陵市铁营镇在3年多的时间里,清挖支沟、干沟、毛沟、节沟等大大小小的沟近千条,挖出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5.6万亩——
  铁营镇地处乐陵市南大洼,方圆72平方公里,有11万亩土地,其中近10万亩曾是“种一葫芦收一瓢”的涝洼地,有着“铁营洼,铁营洼,十年九载红荆花,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之说,当地群众每到汛期和连雨天都提心吊胆,害怕收不了庄稼。
  涝洼地让铁营人愁白了头发,“碱”皱了脸。“不能再让大洼‘涝’下去了!”2007年3月,该镇请来国家和省里专家,专家意见一致,防旱防涝就得多挖沟,做到蓄水、排水畅通。
  说挖就挖,根据专家的规划,镇里决定 “挖大沟、挖深沟、大挖沟”。该镇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对外广泛发布治洼拓荒的招商信息,很快引来安徽商人王伟,投资7000万元,挖沟38条,抬田5000亩,种植速生杨10万株,棉花3000亩。不久,青岛客商张爱华又来了,投资1400多万元,挖沟26条, 2万多米,抬田5000亩,种植速生杨30万株,棉花1000亩。
  引进两个人,改变一群人。 “人家客商种这么多地,旱不着涝不着,就是沟多,蓄水、排水好。”当地群众眼瞅着沟多了好,村集体开始筹钱挖沟,种地大户开始合伙挖沟,一时间,掀起挖沟热潮。该镇因势利导,按照 “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原则,补助村户疏浚河道,挖通沟渠,同时,采取以沟权换林权的办法,对各河道、沟渠两侧的林权进行公开拍卖流转,按照 “谁疏沟、谁栽树、谁受益”的原则,吸收社会资金70多万元投入到主干沟、支斗沟、农毛沟等沟渠的新开、清淤、疏浚工程中来,确保沟沟相通,沟渠相连,排水畅通。
  沟多水通“土地活”。到2009年底,该镇连续 3年投资 300多万元,共动土190万立方米,整修 30余条农路,改造出5.6万亩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田,吸引了江苏、安徽等地的30多名外地人来此“掘金”。
  沟多水清“环境美”。在铁营镇,沟渠边、河堤上都是树。这几年,全镇在沟渠、河堤上植树已达300万株,发展林地2万多亩,森林覆盖面积达40%,常发生野鸭、野鸡溜进农家院的趣事。
  沟多水旺 “经济兴”。如今,曾经因涝而愁的铁营人,因沟而喜,因水而旺。该镇因势而上,重新调整规划农业布局:以小张、小白等11个村为中心建成万亩粮棉基地;以绿苑鹅业为重点建成万亩鱼鹅混养基地,以顺合养鸡、凯翔畜牧等16个协会、合作社为依托,建成鸡—沼—鱼,猪—沼—鱼万亩生态养殖基地。
  “今年8月,面对大汛大雨的严峻考验,我们镇既无大涝也无大灾。今冬,我们正在清挖38条沟,光新开沟就有10条,全长4.5万米,明春,我们借助小农水工程,计划再投10万元,清挖26条沟,2.4万米,让铁营洼全面实现旱能浇、涝能排。 ”镇党委书记王秀章话语中透着执着。□贾鹏 李付刚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铁 营 看 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 版:新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