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中秋节的家国意识和人文精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来临了。对于中秋节,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格外亲切而非同寻常:在经历了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之后,中秋节的底蕴、内涵、语境被充分地阐释与彰显——我们守望相助、共渡灾难后,在中秋节的怀抱中享受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感念花好月圆、国泰民安。中秋节被纳入了国定节假日,更营造了阖家欢庆、举国同乐的气氛。
  近日,一位著名学者在自己的博客上倡议,在中秋节关闭公共灯光, “哪怕只有1小时,为市民营造赏月的好氛围”。并希望 “家长关掉电视,陪孩子过一个充满月光的中秋节”。但我觉得,这个倡议还是比较简单直观的。其实,中秋节以独特生动的民俗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节庆图式,传导和承载了一种家国意识和人文精神,展示和寄托了我们这个民族对祥瑞的祈求、美满的憧憬、团圆的祝福、和谐的企盼。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早在《诗经·小雅·天保》中,我们的先民就有了“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的咏唱。而在古老的《周礼》中,最早出现了“中秋”一词,有秋分杞月之说。大唐初年,中秋节作为一种民俗节庆被确认。中秋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月、祭月、舞火龙、舞草龙、放天灯饮桂花酒等,而吃月饼最具象征意义和祈愿色彩。中秋节作为民族佳节能穿越千年,至今兴盛不衰,因为它以家庭为主体、以国家为载体,合家团圆,举国同庆;以和谐为基调,以共享为福祉,民为邦本,国运昌盛。我们应当感谢先民创造了这样一个融个人情怀与家国意识于一体的节日。 据新华社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秋节的家国意识和人文精神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文娱·竞技】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