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宁津蛐蛐:玩成大产业
作者:邹斌本报

为得好的蟋蟀不远千里来宁津。


制作精美的蟋蟀罐给刘营伍乡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斗蛐蛐也会给人们带来快乐。


瞧,这些捉蟋蟀“发烧友”有着相当专业的装备呢。


火爆的蟋蟀交易市场。


  宁津有 “中华蟋蟀第一县”的美誉。自1991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宁津蟋蟀文化艺术节以来,宁津的蟋蟀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每年的8月上旬到10月下旬,是蟋蟀市场的繁荣期,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10余个省市客商来宁津选购蟋蟀,日客流量达3万人。现已形成4个交易市场,形成了80多个 “蟋蟀”专业村,每年从事捕捉、交易蟋蟀的农民达到3万人。
  宁津蟋蟀市场的繁荣,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当地群众把蟋蟀看作是增收的“金虫”,一只品质好的蟋蟀最高可卖到1万多元,小蟋蟀可使每个农户增加收入5000多元,在柴胡店镇就流传着 “俩月富万户,一厘值千金”、“宁津蟋蟀贵如牛”的说法。
  刘营伍乡西刘村张华新生产的张氏蟋蟀罐,以沉淀千年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由于做工精致深得玩家的好评,每只罐子可卖到四、五千元,畅销上海、北京、江苏等10多个省市。
  □本报记者邹斌 本报通讯员久生 立忠 志伟摄影报道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宁津蛐蛐:玩成大产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镜头·影像】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