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钱学森的追问与华君武的道歉
  中国的大师不多,所以大师的遗产格外珍贵。而大师西逝,留下的遗产究竟是什么,却往往出人意料。
  比如钱学森,都知道他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所以驾鹤之后,一般的预测,都以为他的遗产,要么是当年冲破封锁,远渡回国,要么是“两弹一星”,保国之功。然而谁也不曾料到,钱学森西去之后,留给人们最大的遗产,却是那著名的“钱学森追问”。
  钱学森的追问,翻来覆去只是一句话,那便是温总理6次看望病榻上的钱老,他都是同样的追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就在钱老去世前两个月,温总理最后一次去看望他,“我认为这是他头脑最清楚的一次,他还在讲这一点”……
  面对一国的总理,钱学森的6次追问,直指中国的教育制度,更直指中国的人才环境,击中了我们“现在”的一个要害、一大软肋,所以锋芒毕露,所以振聋发聩,所以惊起了一个民族的再思考、深思索。在这个最大的问题上,钱老的“头脑”那样“清楚”,对于国家的忧患甚至超过当年领军“搞一点原子弹、氢弹”——这是真正的爱国主义,是最深沉的爱国情怀和理性思维。
  又比如说华君武,漫画80年,创作近万幅,讽刺过老蒋的独裁,针砭过后来的官僚。然而华老撒手西去,人们最感怀的,竟然不是他一生的“匕首和投枪”,而是他晚年“不断的道歉”。
  例如北京为他举办盛大的漫画展,华君武在序言中,坦荡写到,我画了不少错误的漫画,伤害了不少同志,并特别为胡风、丁玲、艾青、萧乾等人落难时自己曾“落井下石”而公开道歉。“每开一次画展,就要道歉一次”,成为华君武晚年的规律。
  华君武的“道歉”也是一种批判,而且是更深刻的批判。这是一位终生讽刺别人的漫画大家,对自己的解剖,对自己的“批判”。这种批判,比之华老80年间万幅漫画的针砭时弊来,更为深沉,更为痛苦,也更为不易。华君武晚年的“道歉精神”,比之他的万张漫画来,也许更加入木三分,更加触及灵魂的深层,所以人们在怀念华老的时候,说的最多的,竟不是他的《永不走路,永不犯错》和《杜甫写检讨》,而是他晚年的“反复道歉”——因为这,才是一位漫画大师真正的“批判精神”。
  钱学森的“追问”和华君武的“道歉”,放在一起,并不是风马牛。对于我们的大师,真正留给我们的“遗产”究竟是什么,千万不要搞错……
司马心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钱学森的追问与华君武的道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每周闲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