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关注“三农”发展的“神经末梢”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的十大热点。其中,农用生产技术服务投诉量同比上升118.5%,居投诉增幅首位。
  这条消息耐人寻味。农技服务成为投诉热点,而且增幅居高,这说明农民科学种田的需求越来越旺,但农业技术服务还比较弱,从服务内容到服务质量,农业科技都供不应求。农业要发展,就必须正视新矛盾、解决新问题。
  新矛盾是什么?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农业现代化,任务非常紧迫。目前,我国科技对农业贡献率约为50%,而欧美国家科技对农业贡献率在70%以上。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今后,农业增产增效,国家粮食安全,不能再靠扩大面积,增加量的积累,只能靠科技创新,实现质的飞跃。
  农业现代化,要有三个支撑:政策支撑、基础支撑和科技支撑。近年来,中央面对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欠账较多的现状,实施反哺“三农”战略,补贴农民,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完善。
  比较而言,农业科技进步见效慢,过程长。尤其是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面广量大,而且一段时期内欠账过多,许多地方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困局。专家、农民“隔河相望”,两头急。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40%,而发达国家达80%以上。因此,这个“118.5%”,再次提醒我们,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给农民以真正贴心、满意的技术服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跨越的障碍,也是反哺“三农”必须强化的环节。
  关注这个 “118.5%”,要不断充实反哺“三农”的政策内容,提升反哺水平。不仅要给农民经济实惠,还要给科技红利;不仅要满足农民务农增收的愿望,还要创造科学种田的平台;不仅要立足当前,加强物质装备,还要着眼长远,构建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关注这个“118.5%”,要不断深化改革,细化措施,夯实发展基础。国家已经启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示范县建设,为新时期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增添农业科技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政策措施还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和完善,不能左右摇摆。
  关注这个“118.5%”,还需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三农”工作,难点在基层,功夫在基层。农技体系建设,往往是“潜绩”,而不是“显绩”。这要求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在改革发展的大盘子中,在“三农”发展的长远规划中,一定要下决心解决“神经末梢”问题。否则,末梢不灵,手足无措。
  根深方能叶茂。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提升,必须把基础性的工作做得更实,让农业发展的根须扎得更深。□张毅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关注“三农”发展的“神经末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新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