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看兄弟市地如何转调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的在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社会经济增长由量到质与量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当前,各地都在立足自身实际,不断求索转方式调结构的方法。那么,他们在转调中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为此,本刊特搜集整理部分市地的相关经验做法予以刊登,以期对我市的经济发展有所启示。

  威海:以发展三产补“短板”

  如今,在威海市, “转方式调结构”是个热门话题。对威海来说,这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重要举措,也是多年快速发展之后的必然抉择。
  与其他城市相比,威海的第三产业总量偏小,比重偏低,在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处于弱势,与其经济发展所对应的工业化中期的要求相比有些不足。而补齐这块“短板”,威海是有优势的。一方面,对于威海这样资源、能源短缺,环境要求门槛高的地方,发展对资源和能源消耗低而又具有高成长特性、高科技含量和强辐射作用的现代服务业,进而实现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良性互动,将成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威海作为全国闻名的滨海旅游城市,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
  “从高点起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已成为威海上下的共识。威海市明确提出,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在加快转变经济结构的同时,威海市以建设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为总抓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威海市致力于 “提供一切能提供的有利发展环境”。一方面,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以及企业的技术改造、信息化建设等,都有相应奖励和扶持。另一方面,搭建院校资源与企业对接的平台,以此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冯益勇)

  淄博:用好“加减法”促转型

  历史上淄博多矿产,是一个资源型工业城市。为了摆脱资源依赖性特征,淄博市下决心进行城市转型,努力建设一个以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淄博的新图画,最引人瞩目的亮点是城市的转型。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有个形象的说法,他说淄博转型要抓住六个字:主线、关键、 “命门”。
  淄博有什么?淄博有煤、石灰石等矿产,所以淄博工业形成了 “大、黑、粗”的特征。现在,淄博人不这么干了。刘慧晏说,淄博要实现老工业城市的转型升级,必须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把节能降耗作为关键,把环境保护作为 “命门”。他们决定从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筛选出30家创新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淄博市市长周清利说得很明白: “筛选30家创新企业是结构调整与应对金融危机远近结合的需要。淄博要抓紧进行结构调整,调整就会关停一些企业,做减法,但关停企业后要有新的增长级来代替,要做加法。加法怎么做,这30家企业就代表淄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城市转型需要产业支撑。淄博的支撑在哪里?淄博市的方向很明确,就是在优化传统产业结构的同时,打造以新材料为主的新的支撑。
  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在各车间都在满负荷生产。新华医药是我国解热镇痛类等药物的最大生产基地,也是一个拥有近70年历史的老制药企业。这样的“老字号”药企,为何会出现如此火爆的气象?“就是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力争站上产业制高点。”董事长郭琴思路非常清晰。如今,如何推动 “老字号”传统企业旧貌换新颜已成为淄博市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主要通过抓技术改造、抓自主创新、抓节能降耗等手段推动传统企业产品升级换代。 (王善冰)

  烟台:新兴产业“瞄”高端

  位于胶东半岛的烟台,经济总量在山东省排名第二,拥有众多像张裕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烟台市在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不断坚持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加快新兴产业培育,走上一条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之路。
  据烟台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作为烟台主要的产业集聚地,烟台开发区紧紧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计划实施的重大机遇,化危为机,加速转型,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产业升级、陆海联动、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为重点,以可持续发展和集约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大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步伐。
  转型缘于烟台市对经济形势的把握。他们认为要想持久保持竞争力,除了通过转型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外,必须要找到新增长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烟台在发展新兴产业时并不盲目。首先他们加大了对高新区的扶持作用,以高新区为依托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其次,他们在选择新产业新项目时瞄准高端,在项目引进上精挑细选、抬高门槛,努力引进科技含量高、预期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烟台市将2010年定为 “产业升级年”,把产业升级作为全市发展的重点,定有新的突破。 (李津新)

  廊坊:构筑现代产业“金字塔”

  “我们提出要打造一个体现廊坊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特色的金字塔现代产业体系。这个金字塔的顶端,就是聚焦 ‘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同时,我们也不放弃作为塔身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农业,包括作为塔基的传统优势产业。”河北省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说。
  在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像华为、富士康、中兴、京东方等大企业已经纷纷在廊坊落户。
  为什么廊坊能吸引来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从表面看,因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在2009年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是吸引资金、技术的 “洼地”,但实际上是廊坊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才形成的这一局面。廊坊有地处京津之间的区位优势,但缺少现代产业支撑。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廊坊提出了“错位、抢位、聚焦”的战略措施。
  “错位”就是与京津的优势产业错开,努力把那些在廊坊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项目吸引过来; “抢位”就是要大力发展层次高、收益大、消耗少的产业,在与京津竞争中抢占高位; “聚焦”就是在廊坊高中低端产业并存的情况下,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把有限的资源,放在高端产业发展上去。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廊坊提出了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农业为塔身,以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为塔基的 “金字塔”目标。先进制造业靠什么承载?廊坊市提出,集约化发展,把培育壮大园区经济作为发展的突破口。现在廊坊有省级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17个,而且每个园区都形成了一个主导产业。目前,全市园区集聚了60%以上的产业和80%以上的新引进项目。 (郭涛)

  沧州:让盐碱地“长”出工厂

  “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盐嘎巴。”这是沧州民间流传了多年的一首民谣。过去,提起河北沧州,大多数人自然联想到这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地方。
  如今的沧州面貌一新,产业集群茁壮成长,县域经济后劲十足。
  据沧州市委书记郭华介绍,黄沙浊浪、水咸地碱、贫困落后,这是沧州过去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沧州人民对转变发展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全市经济有了长足发展。2002年,沧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仅531.3亿元,到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00亿元。
  经过多年奋斗,沧州市从实践中得出了宝贵的经验——承认落后,不甘落后,发挥“后发”优势改变落后。
  那么,沧州的 “后发”优势是什么?是潜力巨大的临海经济。 “后发”优势还在于,可以学习先行地区的成功经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不走或少走弯路。早在2003年全市上下就统一了认识:“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其内涵主要是思想观念的提升和飞跃,是摒弃小农经济理念进而跨入现代市场经济的呼唤。”
  沧州东临渤海,北连京津,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隔海相望。为了在环渤海对外开放中争得一席之地,沧州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发展方式,依托农业和中小企业的大运河,实现了运河时代向海洋时代的新跨越。转变了观念、解放了思想的沧州人辩证地从劣势中发现了优势: “盐碱地不能长庄稼,咱就让它 ‘长’工厂!”2007年7月,渤海新区正式揭牌,新的建设热潮,沿着130公里长的海岸线、在2400平方公里的盐碱荒地上兴起。
  目前沧州渤海新区的产业聚集已初具规模,主要有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和港口物流四大主导产业。渤海新区的建立,理顺了沧州沿海区域的管理体制,实现了区内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管理和统一资源配置。 (李国章)

精彩观点

  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实施“错位、抢位、聚焦”战略。“错位”,就是努力把那些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项目吸引过来; “抢位”,就是抢先发展层次高、收益大、消耗少的产业; “聚焦”,则是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把有限的资源放到高端产业发展上去。
  ———廊坊市委书记赵世洪
  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把节能降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命门”。
  ———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
  我们要审时度势,及时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着力点,从沉着应对阶段全面转入积极作为、有效作为、大胆作为的转方式调结构新阶段。——烟台高新区工委书记刘洪波
  任何企业要想在市场保持旺盛活力,关键还是要依靠技术进步,不断围绕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山东新华医药集团董事长郭琴
  新奥集团现在进入的是新能源领域,蓬勃兴起的新能源产业前景看好。对企业而言,领先就意味着机遇。——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看兄弟市地如何转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外埠】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