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介绍4种,以飨读者。


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 《离骚》、 《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国家,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 《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投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人们将饭团用楝树叶包裹,外缠彩丝,发展成现在的棕子。


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后,大败越国。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后听信谗言,赐子胥自刎。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对朋友说: “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初五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的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在五月初五也投江,5日后抱出父尸。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都有人来烧香纪念。


百越族图腾祭


  考古学家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融合到汉族中来,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由来与传说
  本文所在版面
【第 6 版:每周闲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