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一切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解读我市中考政策调整
  对话人:本报记者王秀青 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调研员 王学东
  ■二试合一,减轻了学生负担,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
  ■ “指标生”比例提高10%,促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
  ■ “县市生”政策基本稳定,努力实现全市教育资源共享
  ■综合素质评价政策趋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今年我市中考政策在坚持全市统一考试、一考多取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调整,本报已在4月8日一版进行了报道。这次调整政策是基于什么背景出台的?调整的目的和意义如何?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调研员王学东。
  记者:这次中考政策调整的背景以及原因是什么?
  王学东:初步预计,今年全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考生3.5万人左右。我市结合山东省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立足本地实际,就今年的中考政策进行了5个方面的调整,即:招生考试与毕业考试合并取代升学考试;普通高中指标生从50%提高到60%;市属高中招收县市生政策基本稳定;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政策趋紧;中考时间推迟至6月18日至20日。
  此次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记者:为什么要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与初中学生毕业考试合二为一?
  王学东:今年我市将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与初中学生毕业考试合二为一,称为学业考试。学业考试成绩既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结性评价依据,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重要选拔依据。也就是说,全市统一中考成绩将反馈给各地初中,作为学生毕业成绩,各地初中不再组织毕业考试,这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学业考试考核的范围和外延更宽泛,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
  依据我省有关规定,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所需费用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确保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顺利实施。因此,我市实行学业考试制度以后,各县 (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将涉及的报名、考试、测试、评价等相关费用,一并由本级财政列支,不得向学生收取。
  记者:提高 “指标生”比例有什么好处?
  王学东:今年我市将省级规范化高中或优质普通高中计划内招生指标的60%分配到高中服务区内各初中学校, “指标生”比例比去年提高了10%。 “指标生”分配依据,一是初中学校毕业年级学籍人数占所在县 (市、区)初中毕业年级学籍总数的比例,权重为50%;二是上年度或本学年县 (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对初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评价结果,权重为50%。此举是为了促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鼓励各级教育部门强化管理力度,对素质教育开展较好、管理规范的学校非常有利。
  同时,对在素质教育工作评价过程中或日常工作中,发现有严重违背教育规律、违反学校管理规范、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和引起严重后果的学校,要调减其指标生分配名额,直至完全取消其按照素质教育评价情况分配指标的资格。
  记者:继续保持稳定的 “县市生”政策意义何在?
  王学东: “县市生”指德城区、德州经济开发区、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之外的生源地报考市属3处高中的学生。3处市属高中是属于全市的教育资源,坚持稳定的 “县市生”招收政策有助于实现全市教育资源共享。因此,今年继续坚持“县市生”政策,招生数量同往年一样,每个市属高中各招100人。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今年录取不再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5科作为成绩依据,而是将按所有考试、测试、评价总分由高分到低分录取。
  记者:综合素质评价政策趋紧,有哪些变化,对于学生发展有什么好处?
  王学东:学校结合每个初中学生三年的情况给学生评定等级,分A、B、C、D4个等级,最高等级A级按5分计入中考总成绩。今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定为D级的,将取消省级规范化学校或优质高中录取资格。
  据介绍,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内容共包括6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记者:为什么推迟中考时间?
  王学东:今年,中考文化考试将在6月18日到6月20日进行。主要因为本学期较短,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考试时间较去年推迟一周。
  记者:今年中考的程序具体如何?
  王学东:中考具体程序如下:
  1.学生报名:
  凡在我市初中学校接受完义务教育或有我市户籍的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均可参加我市初中学业考试。属我市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由毕业学校集体办理报名手续;其他符合条件的考生直接到户口所在县(市、区)教育局基教科报名。报名时间为4月17日到4月24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我市初中毕业的,可报考我市高中学校。
  音乐、体育、美术特长生于6月21至25日,持中考准考证到中考报名时填报的第一志愿学校报名,并按报名学校要求参加专业测试;报考市属高中的 “县市生”于6月21至25日,持中考准考证、户口簿或身份证及其复印件亲自到所欲报考学校报名。
  2.填报志愿:
  报考普通高中的,可以兼报职业学校,但不得兼报普通中专;报考普通中专的,必须在档案卡上填报具体学校及专业志愿,且不得兼报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志愿只能报2个,其中包括第一志愿的自费志愿。
  每名 “县市生”最多能报考1处市属高中,报考2处或以上者不予录取。报考市属高中 “县市生”未被录取的考生,不影响原县市志愿的录取。
  3.学业考试:
  学业考试分两部分进行:信息技术、实验操作和体育测试,在文化课考试之前以县市区为单位分别单独组织进行。其成绩折算后计入中考成绩,满分均为10分。实验操作成绩在普通中专、职业高中(中专)招生中按实际得分计入中考成绩。
  文化课考试科目有9门,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总分为68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20分)满分各120分,物理满分70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满分各50分。考试将于6月18日到6月20日集中进行。
  4.录取:
  普通高中录取顺序:市属高中“县市生”——艺体生——优质高中指标生——非指标生——扩招生——其他高中统招生——扩招生。
  据介绍,分给各学校的 “指标生”按中考分数从高到低依次录取。“指标生”最低录取线不得低于所报考高中统招线50分,否则将取消这部分考生 “指标生”资格,对统招生进行相应调整。同时,能坚持在校正常学习的残疾考生,应与其他考生同样对待,录取学校不得拒绝接收。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切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社会·民生】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