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走县市区看新亮点·庆云篇
改革创新引领发展

庆云县香海禅林一角。


  每次到庆云,都惊讶于它的变化,“庆云现象” “庆云速度”无不震撼着造访者的心灵。这里涌动着改革创新的精神、激荡着科学赶超的热情、创造着跨越发展的业绩。
  近两年来,庆云国地两税增长160%,银行存款、职工工资、工业用电量、县城建筑面积、农民大病报销额度翻了一番。今年1至10月,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6781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0775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4697万元、贷款余额26984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5.6%、13.7%和16.8%、24.3%。


  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凝聚发展共识,一台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戏正在精彩上演


  11月7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在庆云召开,专题研究了庆云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凝聚力量倾斜庆云、帮促庆云、突破庆云。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雷建国更是作出明确指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为目标,确立 “彻底放开、依靠民力,全面开放、借助外力,深化改革、增强活力,加快发展、壮大实力”的指导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体制,努力把庆云建成科学发展、生态经济、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先试先行的综合示范区。
  激活全局需要突出重点,优化布局需要突破重点。市委、市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激发了庆云人大胆改革的勇气、善于创新的锐气、居弱图强的志气和雷厉风行的朝气。
  “市委、市政府把创建改革创新示范区的重任交给我们,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将不辱使命,全力前行。”庆云县委书记董立新斩钉截铁地说。
  为此,他们多次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各个层面的座谈会,认真传达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专题研究推进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事宜,进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创造性地用好用活市委支持帮助加快发展的机遇,举全县之力推进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
  该县进一步细化明确了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以打造 “中国商贸名城、北方旅游胜地” “五福齐临地、吉祥庆云城”为总抓手,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努力把庆云建设成为经济实力强劲、产业特色鲜明、城市个性突出、先进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科学发展试验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力争跨入德州先进行列,跻身全省一流阵营。
  在工作推进中,他们重点抓好 “一个龙头、三个提升、八面旗帜”,即打造一个创新龙头,正式启动与天津红桥区合作的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把一切创新性体制、机制、政策运用到产业园的开发建设中;实施三大提升工程和 “千万计划”,对旅游开发、市场建设、城市建设3项工作,县财政连续3年每年每项拿出3000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形象提升;创造八大工作亮点,对外开放、文化旅游等8个工作委员会立足树立山东一面旗帜,选择1至2个突破口,进行改革创新,力争创出经验、创出特色、创出实效,真正成为全省工作的标杆。要求各个部门结合单位实际,选择至少1个突破口,快速起步,真正把正常工作做细做实,特色工作做新做优。
  他们还正确把握“保持昂扬激情与坚持科学发展态度、尊重规律与打破常规、放眼全局与重点突破、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团结奋斗与分工协作、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等6个关系,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努力推进经济文化强县建设。


  巧借外力,合作共赢,小县城携手“大邻居”,飞地经济增添发展新动力

  庆云县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交汇处,具有开放搞活的地域优势。如何巧借外力,加快本地经济发展,是庆云县积极探索的问题。
  4月18日,庆云县与天津红桥区签署联合建设红云高新技术开发区协议,着力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以此承接天津地区的产业转移,实现互利共赢。日前,该协议已被纳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是庆云发展飞地经济的有力举措,开创了环渤海地区城市之间联合创办开发区的先河。
  今年以来,该县按照“主动对接,当好配角,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工作思路,加强与友好县区北辰区的区域协作,全方位推进与天津的有效对接。他们瞄准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体育用品、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搞好对接,广泛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和经贸合作,倾力打造对接天津的桥头堡和产业协作基地。
  目前,翔昊新材料、水云间生态度假中心、海安国际海运人才培训基地等42个天津客商投资的项目已落户庆云,投资额达到20.7亿元。其中,正在建设的翔昊新材料项目是中国第一家、世界第二家生产碳化硅复合材料的企业,总投资3亿元,产品主要应用于飞机、火车、高档汽车的刹车系统和工业制造高温领域及生物医学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庆云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已达200多个,仅天津客商投资的项目就达80多个。

  自主创新,重点突破,积极引入总部经济,不断激发企业潜力,全力打造高科技产业集群

  今年,庆云县在全省各县中率先引入总部经济,建设近万平方米的科技中心大楼,已有上海德力西、当当物流等20余家企业签订入驻合同。
  由于建县晚、工业基础差,庆云县传统加工企业居多,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市场竞争力一度很差。为改变这一现状,庆云县坚持一手抓高新企业引进、一手抓企业自主创新,深入开展骨干企业培育和小型企业上规模工程,大力培植高新技术项目。同时,出台了 《关于推动管件产业发展的十条规定》和《关于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十条规定》,全力保障高新技术、管件制造两大产业优先发展。
  传茂热能项目由英国嘉祥国际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兴建,其无机高效传热介质技术获得27个国家和地区专利,主要生产无机高效传热介质及传热元件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冻土防治、太阳能等行业和热交换、均温、散热等领域,年产大型传热元件1000万套、中小型传热元件150万套,产品80%销往国外。
  引入高技术企业的同时,庆云县还积极引导传统企业脱胎换骨,跻身高科技行列。金诺集团研制出无甲醛绿色环保仿木纹钢制办公板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钢制办公家具研发与生产基地,最近又获2009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办公家具定点供应商资格,企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凭借独门绝技,庆云县从根本上优化了工业经济结构,以传茂热能项目为龙头,以翔昊新材料、腾达生物制造、达雅鼎医疗器械、昆仑创奇科技、天开制药等一批高科技项目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低能耗项目集群已经初步形成。目前,该县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4家,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

  以游为形,以文为魂,不断提升品质,全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庆云县坚持“旅游是一切,一切是旅游”的发展理念,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迅速崛起,以海岛金山寺、庆云宫为依托,打造传统文化旅游区;以香海禅林古枣生态园为依托,打造古枣文化旅游区;以市场群为依托,打造商贸文化旅游区;以庆云纪念馆为依托,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区……在文化与旅游的联姻中,庆云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商贸名城、肉鸭之都、小枣之乡等区域品牌建设异军突起。
  董立新认为,只有面向市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花钱的事变为赚钱的事,文化才能可持续发展。基于这种理念,庆云县着重实施了抓文化载体建设、抓市场推介、抓旅游纪念品开发、抓文艺创作等“七手抓”。目前已建成全市第一个县级博物馆,高标准建设的祥云剧院顺利启用,筹拍的数字电影《春雨沙沙》已在全国放映,即将投入使用的文化中心,融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多功能剧院为一体,可满足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注重城市文化发展的同时,该县加大乡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建成文化大院265个,今年又在9个乡镇开工建设了综合文化站,使农民得到了舒适便捷的文化享受。
  “我们力争3至5年内,把庆云建设为独具个性的文化之城、魅力之城。”董立新信心满怀。


   □本报记者 唐晓颖 李根 本报通讯员 徐洪义 张秀葵


书记感言

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科学发展


  改革是动力,创新出活力。庆云被市委定为改革创新示范区,既是对庆云干部群众的信任和赋予庆云的一项重任,更是要求庆云敢于和善于担当起成功与失误的双重责任。下一步,庆云县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放大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园、经济开发区、科技中心、城南新区四大引擎的作用,坚决打赢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转变、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转变与和谐发展 “三大战役”,争当全市改革创新的 “排头兵”,对接滨海新区、融入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的 “桥头堡”,力争跨入德州先进行列、跻身全省一流阵营。
□庆云县委书记 董立新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改革创新引领发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