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自主创新突破“品种权”瓶颈,在本县建成千亩以上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12处,小麦育种面积达10万亩;在辽宁、甘肃、新疆等地育种基地总面积有8000多亩——
宁津种子“种”全国
  最近,自主培育了4个小麦、玉米新品种的良星种子公司经理刘俊升特别高兴——省里正式批复了他建立“山东省良星农业科学研究院”的申请,全省第一家省级民营农科院将在他手里诞生。
  “这是我们县种子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我们将从 ‘游击队’变成 ‘正规军’!”谈起这件事,县种子管理站站长李文赞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宁津县种子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九十年代是最辉煌的时期。“那几年,宁津种子的经营量在全国排第28位,有些品种的价格能影响全国。”县农业局副局长杜宪林自豪地说。但是,由于不注重自主创新,一个种子大县竟然没有一个自己的品种,只能给别人搞繁育、做营销。在“品种权”这一瓶颈的制约下,宁津县渐渐失去了在行业内“呼风唤雨”的地位,陷入了发展低谷,有的企业甚至不得不到外地求发展。在“山重水复”中徘徊了几年之后,自2004年开始,随着“良星”系列玉米、小麦新品种的先后问世,并顺利通过省审、国审,宁津种子产业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
  良星系列玉米、小麦新品种是农民出身的刘俊升押上全部家当,历时15年呕心沥血自主培育的。由于“良星99”小麦高产、抗病等优良特性,被列为国家重点推广品种,先后被晋、冀、鲁、豫、皖、陕、苏、津8个省市选定为良种补贴品种,推广面积达8000余万亩。按亩均增产100公斤计算,共增产小麦80亿公斤,成了目前我国小麦品种中适播纬度最广、推广面积最大、品性表现最优良的品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刘俊升也因此被誉为“宁津县的袁隆平”。
  刘俊升的成功,使他身边的同行们备受鼓舞,全县8家种子公司有4家搞起了育种试验,种子产业又驶入了发展快车道。县里抓住这一机遇对种子产业进行大力扶持,帮助制种企业建起了质检和科研队伍,狠抓种子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的落实,建立健全了新品种研发体系、良种生产加工体系、营销推广服务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形成了“科研一生产一基地—销售”为一体的育、繁、推一体化新格局。今年全县共建成千亩以上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12处,小麦繁种面积达10万亩。大曹、保店等水土条件好的乡镇,有些村几乎整村都在搞良种繁育。
  “育种费不了多大事,每亩还能多收200多块钱,咱为啥不干?”大曹镇乔王代村村民张爱学说。他家6亩地,有5亩半地用于育种,如今已是第9个年头。
  “我们的育种基地不仅本县有,为追求最佳气候、水土条件,各公司已经把育种基地发展到了辽宁、甘肃、山西、海南岛、新疆等地,总面积有8000多亩。”县农业局长刘凤录说,“现在宁津种子不但实现了 ‘全国种,种全国’,而且品种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这才是发家致富的‘金种子’!”□杨书强 王猛 迟振宁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宁津种子“种”全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经济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