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刘俊萍:为孩子成才辟新径
  □记者刘静任晓敏“时间:10月27日,星期二,上午第四节课。类型:阶段小反思。内容:一个人有无责任心,对班集体的影响大不大?角色:我是一个劳动委员、英语组长、美术组长。自我表现:使全班同学的劳动、英语、美术作业全部交齐,作业本整齐、不折角。反思录: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做好一个课代表、一个组长,让同学们满意,让老师少操心。”这是县实验小学五年级二班孙艳玲同学的一份“反思卡”的内容。写“反思卡”是孙艳玲所在班全体同学的“爱好”,也是从一年级开始班主任刘俊萍为他们培养的习惯。“反思”一次不难,可是一“反思”就是5年,而且又是针对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刘俊萍是怎样做到的呢?记者跟随刘俊萍老师走进了她和她学生的“反思教学”。
  刘俊萍1988年参加工作,第二年就担当班主任。“当时一些老教师很关心我,常给我讲他们的管理经验,像‘严师出高徒’,‘没规矩不成方圆’等,我也是循着他们的经验摸索。可后来一件事改变了我。”刘俊萍说的是1989年的一节语文课。那天,她在语文课上读一篇课文,要求学生们在她读完课文后,文中全部生僻字都要会读,不再专门讲解。课文读完后,一位叫王军荣的女同学站起来问课文中的生字,刘俊萍没有告诉这位女同学。这位女同学生气地说了一句“你是什么老师啊,有不认识的字你也不告诉我!”这对刘俊萍的影响很大,“是不是我错了,我对学生要求太高了?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水平也不同,是不是应该区别对待?”刘俊萍反复思量这些问题,而且影响到了她以后的教学。也是从那时起她开始反问自己,如何才能发挥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为揭开这个答案,我在学生中找原因,请班里的同学给我提意见,有时也会针对自己的错误向全班同学作检讨,写反思日记,反思自己。”刘俊萍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她发现学生们对这种反思方式很认同,她就尝试为同学们设计了“反思卡”,对学生进行反思教育。“反思卡”先后经过6次修改,最初“卡”上包括教师心灵寄语,学生反思的内容、角色、自我表现和反思录,后来又增加了老师评语和家长意见。“反思卡”内容可以针对一件班级中发生的事,也可以是针对某个同学发生的错误,让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用刘俊萍的话来说“反思过程是学生成长、发展、成熟的过程”。“反思卡”就如一面镜子,刘俊萍对每个学生都有了全面了解,学生们也在老师的关爱与引导下自信地学习与生活,并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在集体角色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刘俊萍曾经教过一个叫李洋的学生,他很自闭,而且脾气暴躁,在学校里很少跟同学们交流,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父母一点办法也没有,后来转校到了刘俊萍的班。通过“反思卡”师生交流,这个学生逐渐变得开朗了,每次拿到老师的评语后都会高高兴兴跑回家跟家长分享喜悦,学生家长也对刘俊萍非常感激。
  随着刘俊萍“反思教育”的成功,她也成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甚至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关注的对象。全国知名德育专家唐云增大师、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都对刘俊萍的教学思路和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她也多次应邀到外地参加学术交流和讲座。2004年3月在全国第十四届班集体研究会上,刘俊萍的讲座再次得到与会老师的高度评价。今年9月份刘俊萍编著的《班级文化管理方略》一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她也先后获得山东省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称号。一项项的荣誉没有使刘俊萍骄傲自满。许多高校慕名前来高薪聘请她去任教,她都一一拒绝了。她常说:“我从小生长在陵县,有义务回报这里的父老乡亲。再说,教育是一项不可张扬、膨胀的事业,任何的荣誉和奖项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我的成绩不代表什么,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刘俊萍:为孩子成才辟新径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2 版:政教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