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勇攀高峰铸辉煌

  60年,弹指一挥间。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从向科技进军到建设创新型城市,我市科技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构筑起雄厚的科技资源

  今天的德州,科技事业正呈现出兴旺发达的局面:每年有多项国家科技项目在我市开花结果,两院院士成为经常被邀请的座上宾,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落户德州,每年涌现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发明专利拥有量逐年攀升……数据显示,我市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1%。
  “60年前的德州科技基础非常薄弱,全部家底就是59名科技工作人员。”市科技局老同志回忆说,“我市科技发展关键是靠党和政府出台的好政策、好措施。”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我市科技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科技工作者的地位显著提升。1990年,当时的德州地委、行署提出“科教兴德”战略,我市开始出台相应措施培养引进科技人才。进入21世纪,我市更加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科教兴市战略,在全社会倡导、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2008年以来,我市开展了人才“大规模引进、大规模培训、大规模对接”活动,全面启动“6511”人才开发工程、“888”优势产业人才聚集工程和“双百对接合作计划”,新建3家院士工作站、4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3处留学人员创业园,努力为各类高端人才提供优越条件、优厚待遇、优质服务。目前,我市专业技术人才已增加到16万人。
  研发机构从无到有。为了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我市采取巧借外力的办法,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引导重点骨干企业积极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省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结合体,共建实验室、中试基地、研发中心等机构,充分发挥这些平台聚集产业、服务企业的作用,逐步培养一批创新平台,造就一批创新团队。近年来,一个个国家级、省级实验室、研发中心相继在我市落户: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禹城分中心挂牌,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批准组建,金麒麟集团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在德州学院成立。据数据显示,全市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2家和10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1家和27家。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把全面推进产学研结合作为加快建设区域创新、推进科技工作发展的重要途径,举办了中国德州专利及高新技术成果展洽会,承办了第四届鲁台科技交流合作周,参加了山东省企业与驻京高校及院所科技创新洽谈会,组织农业科技考察团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农林科学院等科研单位进行项目对接。2007年,我市组织了两院院士德州行暨产学研合作恳谈会,14名院士齐聚德州,为我市发展建言献策。2009年4月,我市与山东省科学院科技合作战略框架研讨会在齐河召开,标志着我市与省科学院的合作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全市共有500余家企业与180多个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科研与技术合作项目576项。培养了一批研发骨干力量,推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较高技术水平的成果和产品。仅“十五”以来,我市完成重大科技成果1106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先进水平的59项,国内领先水平的575项,获省级以上奖励44项。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10年前,我来德州不要说亲眼见到这些高科技产品,就连听都没听说过。”9月16日,在第十三届德洽会上,北京客商陈先生看到我市自主研发的大型风力发电主轴、太阳能发电机等设备模型时,感叹德州科技的发展速度。
  我市工业科学技术从无到有,60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年1至8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值420.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增长到24.44%,比年初净增2.14%,增幅列全省第4位;全市专利申请906件,同比增长42.23%,增幅列全省第3位,专利授权535件,同比增长100%,增幅列全省第2位。


  科技的注入,使我市工业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围绕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实施了 “1310”工程,即围绕1个重点基地、3个特色产业、10家优势企业重点扶持,推进企业规模和效益迅速增长,产业稳步发展。恒升集团大氮肥国产化项目是我国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氮肥生产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投入运行以来,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目前,恒升集团年营业收入40亿元,跻身全国化工行业百强。
  ——传统产业高新化速度不断加快。我市围绕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实施 “1030”工程,即选择10个传统产业、30家重点企业,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与扩散,通过采用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逐步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德隆集团自2004年建成山东省深孔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来,每年自主研发十几个新品种,目前已拥有国家专利8项,参与制订国家级行业标准8项,产业层次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沪平永发造纸公司通过与国内专家联合攻关,成功研制了无污染生物制浆造纸新工艺,2007年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表现在工业科技的进步上,还体现在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上。数据显示,德州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机总动力达1169.66万千瓦,全市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99.4%、98.3%、99.25%。
  60年来,由于科技的不断引入,德州农业由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现代农业迈进,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特别是1989年我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来,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共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69项;共有涵盖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白菜等五大类2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分别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3%。

  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60年来,科技发展日益改善着人们的生活。高科技产品太阳能路灯,已遍布我市大街小巷;纳米人造草丝、草坪,被植入我市部分学校运动场和中心广场绿地;电动自行车行驶在街头巷尾,成为市民最青睐的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科技发展不仅与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紧密结合,而且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各个领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市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高新技术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得到应用,重点在提高生产效率、新能源开发、节能节水技术和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支撑。水污染监测控制、污水处理、节水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卫生填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应用于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工程,为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断提高提供了科技支撑。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流通等环节推广应用了源头追溯、安全检测、质量控制等先进技术,初步构建起 “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回眸60年德州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德州建设区域经济文化高地的目标定能早日实现。
  □本报记者刘臻 本报通讯员张勇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勇攀高峰铸辉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