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抗震救灾结友谊 合作共赢谱新篇
我市与绵阳市签订经济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吴靖平吴翠云徐振溪致辞曾万明主持兰忠良等出席
作者:本报
  本报讯 10月13日至1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翠云率领我市代表团赴四川省绵阳市参观考察,并与绵阳市签署了经济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支援和支持灾区恢复重建过程中,德州成为全省第一个与灾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市,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按照市场原则拓宽合作领域,形成优势互补、对口合作、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抗震救灾新格局。绵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靖平,德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翠云,山东省援川前线指挥部指挥长徐振溪出席签字仪式并分别致辞。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曾万明主持签字仪式。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第一副主任兰忠良,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孙成良,副市长翟长生,市政协副主席张跃中,市政府秘书长尚泓海;绵阳市政协主席张世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左代富,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楚明,副市长林新等参加签字仪式。
  在两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上,吴翠云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并代表市几大班子和全市人民向绵阳人民问好。她说,德州和绵阳虽然远隔千里,但在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具有广阔的合作领域和空间。绵阳作为四川省第二大城市,是中国唯一的工业科技城,科技资源雄厚、潜力巨大,发展理念新、开放意识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开发区建设、打造宜居城市等方面创造了成功经验。在参观考察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绵阳市大气魄、大手笔、大力度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特别是面对5·12特大地震,绵阳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令人感动、钦佩和振奋。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两市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将为两市共同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开启双方友好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篇章。希望两市加强在工业、农业、科技、商贸、旅游等方面的战略合作,特别是依托绵阳国防军工和大型企业丰富的科技资源,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加强高校院所、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力争在产品开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时不断探索和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完善交流互动机制,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促进两市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吴靖平在致辞时代表市四套班子和全市人民,对德州市无私援建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犹如一根红线,将绵阳和德州人民紧紧连在了一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绵阳与德州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各有优势,合作空间大。两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探索对口援建向对口合作延伸发展的良好开端。德州区位优越,资源丰富,新能源、生物等特色产业明显,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是享誉中外的“中国太阳城”。绵阳市将以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为起点,更好地向德州学习,切实落实好协议的各项内容,促进互惠互利,推动共同发展,相信两市战略合作必将取得丰硕成果。
  徐振溪在致辞中对两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表示祝贺,对德州援建工作高度评价,认为北川县白什乡和新县城援建工作行动早、力度大、质量高、效果好,此次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两市在深化合作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签字仪式上,翟长生与林新分别代表两市在 《经济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签字。吴翠云、曾万明、徐振溪共同触摸启动球,标志着两市战略合作的正式启动。两市还分别介绍了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项目推介。
  按照两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总体要求,本着市场运作、开放公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重点在现代农业、产业与投资、科教文化等领域进行合作。引导和鼓励生产要素流动,推进双方优势互补、产业布局优化,鼓励各自企业将对方作为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共同推动产业协作配套,促进跨区域产业链的形成。加强两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动文化和人才广泛交流,逐步建立两市科技项目合作机制和成果转化平台。双方建立政府联席会议制度、部门衔接落实制度等合作协调机制,保证协议合作事项的落实。
  在绵期间,吴翠云一行还参观考察了绵阳市长虹技术中心、光友薯业公司、九洲科技工业园、中国物理工程研究院军转民科技园和科技馆,实地了解了绵阳城市建设管理和产业发展情况。(本报通讯员)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市与绵阳市签订经济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