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由“车夫到博士”想到的
  韩愈《马说》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前不久,只有高中学历,在老家蹬三轮养家糊口的蔡伟,凭借着他在古文献研究方面的天赋,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经3名教授联名推荐,敲开了复旦博士生招生考试的大门。
  从三轮车夫到复旦博士生,归根结底,是蔡伟对于学问的执著,是导师的慧眼识才,是一所高等学府的胸襟与胆识。蔡伟得以破格成为复旦的博士生,我们在为他的努力付出而感动,为他今天的成功而喝彩的同时,他也带给了我们思考。蔡伟是个对古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他不为名、不为利,就是想 “把古书念懂”。他心无旁骛,对古书的文字、句法及古人用语习惯都烂熟于心,甚至比许多专业研究者更熟悉,他较常人更容易融入到古代的语言环境中,对于古人的行为和想法更能够感同身受,对古书有着触类旁通的能力。他是个古文学爱好者,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给爱好者们一个更加宽容的社会环境?他的导师裘锡圭先生说:“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允许蔡伟这样的人存在,并能提供一个环境,让他有能力往感兴趣的方向去发展,这对基础学科和社会文化都有极大的好处。”只有社会具有了包容 “蔡伟式”人才的良好环境,我们才能期待国家在特殊人才的发展上建立有效的机制。
  从三轮车夫到博士生,这并不单纯是一个简单励志故事的认知,它更是一次科学人才选拔理念在践行层面的破茧。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如果让制度发挥出伯乐的功能,则伯乐亦会常有了。现实生活中,以 “相马”为己任的伯乐不少,伯乐擅长发现和推荐人才的积极作用也毋庸置疑。只有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破格成为名牌大学的博士,什么叫 “不拘一格降人才”?这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不以一个人的学历与身份堵塞了其成材之路,这,或许是蔡伟被破格录取给我们教育制度带来的最有益的启示。
□於振南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由“车夫到博士”想到的
  本文所在版面
【第 5 版:城市·社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