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一片和谐“碰”出来

村干部在村民陈宇华的木片加工厂了解生产情况。


  “俺认为应该集中时间把村东的路修一修,前段时间雨水勤,把路都冲坏了,虽然现在不是农忙时节,但大伙儿到地里干活也很不方便……” “是啊,最好把这条路北坡靠湾的地方用砖砌一下,这样更牢固了。”8月17日,在陵县丁庄乡郑屯村村委会办公室里,每周一次的 “碰头会”正在进行,村两委成员纷纷发言,讨论解决村东修路的问题。
  “自2005年以来,我们村一直坚持召开由村两委成员和各小组组长参加的 ‘碰头会’,记录近期村里的疑难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村党支部书记郑宝树介绍。 “碰头会”每周一8点准时召开,长则两三个小时,短则三四十分钟,把村里急需办理的大事小情逐一记录下来,研究解决的措施和办法。如遇紧急情况,村里还会临时加一次。
  说话间,笔者随手翻了翻办公桌上一个厚厚的记录本,这是专门记录每次 “碰头会”讨论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在 “事情进展情况”一栏, “已解决”、 “6月12日完工”、 “正在调解”等红色笔迹赫然醒目。
  “如果不是村里大力帮助,俺全家现在还不知啥样子呢!”说起 “碰头会”,郑德恩老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今年3月,郑德恩的儿子出了车祸,后经过抢救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巨额的医药费还是压得全家喘不过气来。村里了解情况后,马上召开 “碰头会”,讨论决定发动全村群众为其捐款。随后,在村干部的带动下,村民纷纷行动起来,100元、50元、20元……大家都为伤者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其渡过难关。家里的 “顶梁柱”卧床养病,大大小小的事情就落在郑德恩老汉身上,60多岁的他整天忙里忙外,还是不跟趟,误了农活。于是,村委会主任郑万录又带领几个村干部给他帮忙,浇地、打农药、锄草……到了麦收时节,郑万录几个人撇下自己的活不干,先帮郑老汉把小麦收回家。
  除了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 “碰头会”还把目光放在了群众致富上。几年来,村里先后发展蔬菜种植户110多户,鱼鸭等养殖户60多户,新上民营业户27家,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多元。2006年,村民郑广瑞在创办冷冻水饺厂的过程中遇到资金问题,在 “碰头会”上得到村两委干部的支持,帮其在农村信用社协调贷款10万元。目前,郑广瑞的水饺厂生意红火,月收入1.5万元以上。
  如今,郑屯村 “碰头会”的事被人们传为美谈,整个村庄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道路畅通了、大街干净了、人们的笑脸多了、邻里吵架的少了……村里一派和谐景象。据丁庄乡党委书记麻树人介绍,郑屯村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乡前列,先后获得县先进基层党支部、县五个好党支部、市先进计生协会等荣誉称号。
  □任相国 尚静静 刘金伟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片和谐“碰”出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今日农村】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