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三变”拓宽幸福路
——乐陵农民转型增收透视
  最近,在乐陵城乡了解到,这里的农民有的跳出传统模式巧致富,有的发展特色产业,有的进工厂变成蓝领,有的从事经营变成商人。
  粮农变菜农 ——“产业型”增收
  镜头:7月5日上午,丁坞镇储家村村民王占峰一家人都在菜地里浇水。王占峰几年前还是一个只知守着一亩三分地的传统农民,但自去年他与飞达集团签订了10亩订单菜、走上产业化致富道路后,他由一个传统型农民变成了种菜大户,去年仅种菜就收入5万多元。
  解读:产业化是农民增收的重头戏。乐陵市倾力扶持农民发展小枣、辣椒、脱毒马铃薯等五大特色产业,培植起30万亩富硒小枣、20万亩辣椒、10万亩脱毒马铃薯、25万头鲁西黄牛等25个特色种养示范基地,全市20万农民参与特色产业经营。同时,该市依托产业优势,突出农业招商,引进辐射力大、牵引力强的“农字号”企业68家,发展起47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链条,拓宽了农民的增收致富路。
  农民变蓝领 ——“工人型”增收
  镜头:“在家门口当工人,上班、务农两不误,这样的好事咱农民当然愿意。”今年初,西城街道办五里毛村农民李春生,来到离村不远的汇源乐陵水果饮料有限公司上班,两个月就拿到近3000元工资,实现了一直梦想的蓝领生活。
  解读:工业化是农民增收的关键。乐陵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引用农业工业化、工业产业化理念,培植形成了汽车零部件、体育器材、高档纺织、玉米深加工、枣制品、调味品等十大强市富民产业,并通过“南融北接”“东引西联”战略,引进汇源乐陵水果饮料等过亿元项目49个;扶持金麒麟、华乐、泰山等30家骨干企业膨胀、裂变项目112个,培植起规模以上企业241家。同时,针对企业用工的特点,大力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目前,在乐陵像李春生这样走进工厂做工的农民已有10万人。
  农民变老板 ——“商人型”增收
  镜头:每当夜幕降临,刘海强夫妇都会陪父母到乐陵市文化娱乐中心广场散步。刘海强是黄夹镇人,3年前来到乐陵建材批发市场当上装修老板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每年收入都有近10万元。去年底,他买了一套140平方米的房子,把父母接进城里。
  解读:经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乐陵市致力于发展第三产业,引进了联华超市、德百希森商贸城、兴隆商贸城、水景购物公园、滨海购物中心等13个大型商贸流通项目,投资30亿元建起乐陵义乌商贸城、红枣、调味品、建材、仔猪等26个年交易额过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吸引了10万农民从事起商贸流通、运输、餐饮业等经营项目。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建成了西段、杨安镇、朱集等12个市场带动型、特色产业型小城镇,引导5万农民把资金投向崛起的小城镇,从事起二三产业。□贾鹏 李玉胜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三变”拓宽幸福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