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政府唱主角 能人挑大梁
于集乡调整产业结构促农增收
作者:汝波记者国静
  本报讯 6月28日一大早,于集乡徐家村党支部书记徐光勤就忙得满头大汗,他一边指导马铃薯种植户装箱过秤,一边向群众分发早熟玉米良种。当前,该村50亩脱毒马铃薯喜获丰收,亩产5000多斤,纯收入2000多元。种植户徐光礼高兴地说:“支书积极帮俺们联系销路、提供信息,这不又新进了早熟玉米良种,让俺们抓紧种上,每亩还能收入700多元。”
  于集乡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积极发挥职能部门、村两委的协调和组织作用,为群众提供技术、资金、销售等服务。今年以来,该乡已举办各类讲座15期,发放科技致富明白纸6000多张,协调助农贷款3000万元。唐屯、张武两个奶牛养殖专业村在乡畜牧办的指导下,组织养殖户成立了奶牛合作社,通过加强管理、检疫、优化环境等措施,成功度过“三鹿事件”带来的奶业危机,良好的效益还吸引了河北养殖户的加盟。程屯村通过乡远教办,在网站上发布树苗供应信息,该村的法桐树卖到了河北、青岛等地。
  在发挥政府部门职能的同时,该乡还充分利用种养大户、经济能人的技术、信息优势,引导他们发挥致富示范带动作用。谭庄村养鸡大户徐文军,组织本村养殖户成立了养鸡协会,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现在该村养鸡户已发展到12家,肉鸡存栏10多万只。张家村养鸡大户张书新带动本村6个养鸡户,与德州扒鸡集团签订合同,养起了“合同鸡”,风险小、利润高,给养殖户带来极大好处。
  目前,奶牛、肉鸭、肉鸡养殖和绿化苗木种植已发展成为该乡的主导产业,全乡存栏奶牛3500头、肉鸭30万只、肉鸡50万只,种植法桐等绿化苗木50万株,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
  □特邀记者 汝波 记者 国静 通讯员 文燕 万伟报道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于集乡调整产业结构促农增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1 版:经济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