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及时披露信息方可避免恐慌
  经公安、卫生、质检部门专家3日调查勘验认定,1日在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通惠院区死亡的1名甲型H1N1流感患者为触电身亡。至此,围绕这名患者死因的种种猜测可以止矣,但有关方面对这一事件的处置有可反思之处。
  从1日7时一名甲型H1N1流感患者在杭州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通惠院区病房卫生间意外死亡,到3日11时发布调查结果,认定这名患者系洗澡时因病房卫生间电路漏电意外触电死亡,不到3天时间。但是,这3天里,关于这名患者死亡原因的议论波及国内许多地方,对于公众心理的影响不可低估。
  从事件过程看,1日中午,浙江省卫生部门专家对死者情况进行调查,当地公安机关同时介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患者死亡与甲型H1N1流感无关。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公布初步结果,排除死于甲型H1N1流感的原因。
  一名女性死于意外,是非常令人难过的事件。但是,排除了甲型H1N1流感致死,对于抗击甲型H1N1流感意义重大,一般人凭常理就可得出这样的认识。公众对正在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的高度关注,有关方面应当明白。
  遗憾的是,有关方面虽然基本认定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并非甲型H1N1流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未及时澄清,给本来单纯的事情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结果,当有媒体把家属关于死因的看法传递出去之后,作为权威信息来源的政府有关方面陷入被动。
  在这个时候,有关方面如果及时披露信息,虽然稍晚,仍可化被动为主动。但是,有关方面没有这样做,错过了第二次机会,导致社会上议论不休,种种猜测不胫而走。
  此情此景,在我国不是第一次出现。问题出在哪里?事件发生之后,广大公众的知情权必须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正当权益也必须得到保障,这是两个不同的权益。即使有关方面与患者家属一时难以达成一致,也不能忽视广大公众的知情权。保障患者及其家属的权益可以分步走:首先达成谅解,然后假以时日协商解决。满足广大公众的知情权则刻不容缓,能提前1分钟就不应当推后60秒。
  愿各地在处理类似的突发事件中,都应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精神,及时披露信息,满足群众的知情权。   □鹿永建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及时披露信息方可避免恐慌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要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