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播撒爱的阳光
——我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综述
  少年强则国家强。未成年人是我们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德州的明天和希望。
  我市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推动全市四个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工作,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拓展工作空间,创造了许多鲜活的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开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全市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成为未成年人的精神主流。
  健全机制体制健康成长有保障
  6月10日下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新闻出版局向全市部分中小学校赠送图书仪式在市实验小学举行,1000多个品种的9000多册图书送给了9所学校的孩子们。
  在全市各地的中小学校,类似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有很多次。而这些活动所折射的,正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未成年人成长的殷殷关爱之情。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及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全市40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在财政较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市级财政都预算划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专项经费,加大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场所建设的投入。各级关工委充分发动 “五老”队伍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建立起了一支6万多人的 “五老”队伍,
活跃在村街、社区和学校,“百人同宣讲、万人受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生动写照。
  学校、家庭、社会“无缝衔接” 编织成 “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每天清晨,德城区石芦小学六年级2班的栾硕雨就早早来到学校,跟同学们一起朗读经典。“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经典朗读,只是我市中小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侧面。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我市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将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德育课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各级教育部门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注重建设,打牢基础,突出重点,培植特色,整体发展、扩大影响”的原则,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并结合德州的人文、历史和社会的德育资源,形成了一套具有德州特色的德育教育机制,真正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方法培训、儿童心理咨询和亲子活动等方式,发挥家长学校和父母学堂的作用,促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目前,30处示范性家庭教育基地遍布全市各县市区。被命名为市、区两级家庭教育基地的德城区肖何庄社区的家庭教育基地和家长学校,已开课200多次,吸引了近万人次家长到校学习。
  社会是未成年人的“大学堂”,社区是孩子接受社会公德教育的“大家庭”。“社区开放日”、“爱心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未成年人吸引到社区实践中,使他们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中学会选择正确的道德理念,乐观向上、互助合作,增长适应社会规范的能力。
  铺就关爱之路营造洁净天空
  一点一滴显爱心,一枝一叶总关情。未成年人犹如娇嫩的花朵,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为他们创造健康成长的沃土。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临邑县临盘街道办事处山木希望小学的4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由该县团委、妇联等部门负责人和学校老师组成的42名“编外家长”和“爱心妈妈”与他们共度节日。
  学校与监护人建立联系制度、邀请心理咨询师为留守儿童做心理咨询,体现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也是我市坚持以人为本,为特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的一个方面。针对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各地不断完善各类帮扶、救助措施。“免、补、奖、帮”的教育救助让全市进城农民工子女适龄中小学儿童实现了100%入学,青少年维权中心、“12355”青少年信息服务台让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了多种途径,社区里的心理健康驿站则让更多的未成年人摆脱了“成长的烦恼”。
  文化环保工程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洁净天空。两年来,全市共开展网吧经营场所专项治理18次,多次集中清理检查校园周边的音像报刊店、电子游戏厅等场所,收缴非法出版物8万多张(册),有效抑制了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侵扰。
  拓展教育途径创新活动载体
  今年1月1日起,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州市实验小学达成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协议,让实验小学国旗班的同学们又多了一个实践活动去处。
  近年来,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和校外教育场馆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工厂、农村、敬老院、烈士陵园等都成为学生社会实践和体验教育的阵地。全市12个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接待未成年人达20多万人次。
  各级教育部门始终注重实践育人,结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围绕抗震救灾、“两迎三创”等主题,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学英雄,做主人”主题实践活动和“五个一”活动,激发了未成年人“做一个有道德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深切关爱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市82.9万未成年人犹如一只只雏鹰,正沐浴着爱的阳光,张开了奋飞的翅膀。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播撒爱的阳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8 版:国际国内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