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审批“领导”少一半政府“服务”上台阶
——宁波力推行政审批改革优化环境“保增长”
  面对经济危机,宁波党委政府大力推行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治久安的行政环境,加速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据统计,截至目前,和改革前相比,宁波市11个县 (市)、区政府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中,分管领导减少了49%,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减少了68%。市本级43个部门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处室从原来的189个减少到目前的49个,缩减了74%。审批的干部少了,权力范围压缩了,政府的监管、服务却上了一个台阶,为 “保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破除 “以批代管”“批了不管”的痼疾
  两年前,宁波市开始推行以 “审批与监管相分离”为核心的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市政府副秘书长叶双猛说,宁波的这一改革不同于其他城市仅把目标集中在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做法,而是把建立权力分解和制约体制作为重中之重,以往的改革基本上没有触及 “批管分离”这一内容, “重审批、轻监管” “以批代管”甚至 “批了不管”成为难以治愈的痼疾。
  宁波的改革致力于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部门把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到一个处室,使多数业务处室从个案审批中解脱出来,主要人力、精力集中于制定规则、标准和日常监管及行政服务上。
  目前市级43个部门及11个县(市)区政府相关部门已全部设置行政审批处 (科)。市安监局新成立了安全生产行政审批处,把原先分散在4个处室的行政审批职能进行归并集中,将安全生产监督一处、二处除行政审批职能以外的职责调整到综合安全监督管理处,撤销了这两个处。
  强化监管创新机制
  市质监局副局长朱学峰介绍,改革之后,监管、服务工作大大强化,各业务处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了年审、巡查、监督检查等一系列创新的监管模式,推出了按食品安全风险高低确定的 “421”巡查制度,即高、中、低风险食品生产企业至少每年巡查4次、2次、1次。该局还对食品的后续监管出台专门意见,实现“二个全覆盖”,即日常巡查和监督抽查对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及其产品的全覆盖,高风险食品和重点地产食品生产企业及其产品的重点指标专项检查和专项监督抽查全覆盖。
  各单位各部门在改革中围绕优化机制、强化服务颇多创新之举。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处在组织现场踏勘等工作时需要8名工作人员才能完成所有环节,但日常工作只需2人。他们探索创新,由审批处牵头组织相关处室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或会商,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市发改委将全部事项分为决策性与操作性两类,操作性事项由审批处直接办理、决策性事项由审批处受理,牵头组织相关处室或专家会商,综合各方意见后提出意见报委领导决策,既完善了重大复杂审批事项的办理机制,又对审批处室发挥了监督作用。
  事项办理时限:从19天到3.5天
  宁波市在2002年就已建成了三级行政审批服务体系,设立行政服务中心。但据了解,由于审批权力行使过程多数仍分散在相关部门,旧的行政管理方式和流程并没有真正打破,中心发展存在着职能不到位、人员不到位、授权不到位和并联审批运作程序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改革使综合服务平台的整体功能得以大大强化。
  据统计,至今年3月,宁波市级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事项由改革前的52%增加到73%,窗口直接签批办结率在50%以上的部门达到15个,公务员比例从41%上升到53%,行政审批处处长常驻行政服务中心比例由19%上升到68%,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率先改革的几个县 (市)、区审批效率均大幅提高,事项办理的平均承诺时限,北仑区从4.7天缩短到3.3天,象山县从7.5天缩短到4.5天。
  根据3月份数据,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平均法定办理时限为19天/件,而宁波的平均承诺办理时限达到9.5天/件,平均实际办理时限达到3.5天/件。
  行政环境助力“保增长”

  象山县如意眼镜店的老板周青法多年前开第一家店时,总共用了一个多月才办妥了工商执照。当他准备开第三家连锁店时,象山县已在全省率先试点行政审批职能归并。这次周青法办妥全部证件前后只花了32分钟。
  宁波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郦宝夫说,经过改革,近一年来窗口共受理行政审批申请1049件,平均每件办理时间比改革前提前了2.8天,审批工作办事准确率、提前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实现百分之百。
  据宁波市新闻办主任郑丰介绍,得力于行政环境的不断优化,宁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一季度,宁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7.2亿元、增长2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1805家、同比增长7.7%,市场消费实际增长13.7%、同比提高4%。
□方益波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审批“领导”少一半政府“服务”上台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国际国内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