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和他们的“老师妈妈”亲热无比。
昝秀萍带领幼儿部的留守儿童外出游玩。
托管所里的两间小平房就是昝秀萍的家。她天天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保护他们的成长。
六岁的四川地震孤儿陶兴梅辗转来到这里,昝秀萍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她。除了留守儿童,还有一些残疾儿童、单亲儿童、特困儿童也受到了她的特殊照顾。
留守儿童唐铭海在给父亲打电话,问候父亲。十岁的唐铭海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由于无人管教非常调皮,并与父亲产生了隔阂,先后走了4个学校。在昝秀萍的教育下,他变得上进好学,非常懂事。
“‘老师妈妈’好!”在禹城市辛寨镇尹庄村留守儿童托管所,孩子们见到所长昝秀萍,都习惯亲切地在“老师”后面加上“妈妈”。45岁的昝秀萍天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不是妈妈,胜似妈妈。
昝秀萍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她当过教师、赤脚医生,经营着小工厂。人勤快、心善,乐于助人。近年来,尹庄村90%以上的青壮年都进城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是一些老人和孩子。她看到这些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有些大一点的孩子还上房爬树,下湾玩水,常常让大人们担心。
2004年,她开办了一家幼儿园,开始照看打工村民的孩子。由于她热心、细心、耐心,孩子从三五个到十几个,从几十个到上百名。这时,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把学龄儿童也交给了她,幼儿园也就成了留守儿童托管所,生源从本村、邻村逐渐扩展到周边县市、乡镇。昝秀萍看到原来的十几间平房教室已不能满足托管所的需求,便和家人商量盖栋教学楼建小学,让留守的孩子有所像城里孩子一样的好学校!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和留守儿童家长们的鼎力支持,他们纷纷将自己打工挣来的钱送到昝秀萍的手上。就这样,在众多乡亲的支持下,一栋现代化的3层教学楼建起来了。昝秀萍和丈夫又先后聘来了有经验的校长、教导主任和20多名教职员工,使留守儿童们在享受到家庭温馨的同时,也能够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
几年来,昝秀萍和教职员工们瞄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托管,给孩子美好童年,让孩子走向成功”的目标,坚持“让每棵小树都成材”的教育理念,辛勤地耕耘着,并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本报记者宋维中 本报通讯员张祖义 高汝宝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