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拍摄前门大栅栏新貌。
早些时候听朋友说,北京前门大栅栏步行街“改旧如旧”,值得一看。于是,这回一到北京,就立马赶赴前门,想领略一番这儿的旧貌新颜。
眼前的大栅栏,倒像是一部老北京题材的影视片的拍摄现场,家家五彩缤纷,处处熙熙攘攘。即便第一次来的游客,也没有丝毫的陌生感,因为总有那么几块金字招牌是耳熟能详的:全聚德烤鸭店、同仁堂药店、瑞蚨祥绸布店、内联升鞋店、张一元茶庄、马聚源帽店、都一处烧麦馆……
一把高悬半空、从天而泄的“天壶”,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围观的人们纳闷:这把“天壶”无牵无挂地,为什么能够高悬半空而不落?那壶嘴里的流水为什么能够一直奔流而不断?悬挂天壶到底有什么意义?这最后一个疑问自有说明牌上的文字释疑:“北京大栅栏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间,明清时期是京城最著名的商业、金融服务中心和别具一格的繁华街市,旧时人们以‘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来赞誉大栅栏。今大栅栏街上仍留有众多百年老字号、老店铺,述说着大栅栏近六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传承着古老辉煌的城市商业文明……”
“都一处”的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上前一问,原来都是冲着那老字号的美味来的。而更多的游客则是对门前的那块金字招牌感兴趣,因为那是乾隆皇帝的手谕。大年三十晚,乾隆皇帝居然微服私访到此处来吃宵夜,大年初一就差人送来了这块连夜题书的“都一处”匾额,其诠释为:“这京都只此一处有此美味也”。从此,“都一处”名声大振。
在大栅栏遇见的景物,一不留神就可与皇宫产生关联,这当然是皇城根下这条老街的特色。就连“同仁堂”药店的兴盛,也居然是因为“同仁堂所制成药的药方,除古方、民间验方、祖传奇方外,大都来自清宫秘方,这些秘方均出自御医名家之手”。而“内联升”鞋店呢,则干脆将服务对象定在皇亲国戚、宫廷官宦身上,专为他们制作轻便舒适的千层底靴鞋。于是,一方面,他们挖空心思专门收集王公贵族和京城内外显官的靴鞋尺寸、样式及其特殊爱好,编成《履中备载》,以便量脚做鞋;另一方面,则在店名上做足文章,“内”是 “大内”,“联升”是“连升三级”,迎合了官场心理,生意当然兴旺。现在,那些来访的外国元首们,也要入乡随俗地慕名到这儿来买一双“内联升”的千层底布鞋,带回去做纪念。
“天然居”饭馆的成功秘诀与“皇宫牌”无关,然而它却闹出了很大名气。其个中之妙,竟然打的是“文化牌”:回文绝对求下联。那店中求下联的回文上联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一时间引来对对的八方来客,最终是“皆牵强不能成文,且不自然”。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从古传到今。人气依旧之余,让人亲身感悟一回“文化也是软实力”的魅力。
俗话说:“无徽不成镇”。我是徽州人,在这前门大栅栏的古老市镇上徜徉,当然要倍加关注那“徽州元素”。一打听,果然不少,大致有:前门校尉营胡同的徽州会馆、前门大耳胡同的徽州婺源会馆北馆、前门耀武胡同的徽州婺源会馆南馆、徽州茶商张文卿创办的“张一元茶庄”、徽州黟县名人赛金花曾经居住在前门的李铁拐斜街及石头胡同等。时过境迁,这些个 “徽州遗迹”,如今只存有“张一元茶庄”一处了,其他的已不复存在。
1949年2月3日,北京各界10余万人在前门大街一带,夹道欢迎人民解放军入城。今年国庆之日,这前门大栅栏一带,一定会格外热闹非凡、喜气洋洋。
□江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