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维银在绘《东方朔画像》
70岁的邱维银老人是陵县神头镇西街人,为东方朔守墓四十余年,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对东方朔文化的保护之中。
两千多年前,著名文学家、智圣东方朔就出生在神头镇。去世后,也安葬在这里。1980年,东方朔墓被列为山东省重点保护文物。
1958年,邱维银在陵县一中毕业后考入天津第二技工学校,1960年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河间县技工学校教书,1961年全国知识青年下放,老人主动申请回到家乡,务农至今。
邱维银老人自幼爱好绘画,小学、中学一直是美术老师的高足。回乡以后,终日自学自画。因其画作多为农家吉祥人物、景物,颇得当地农人喜爱,登门求画者络绎不绝;而老人更多的精力,则是用在对东方朔文化的考证、发掘和抢救上。多年来,他整理了大量有关东方朔的史实和民间传说,绘制了一批有关东方朔的画作,使许多有可能消失的东西得以流传。
近日,老人根据儿时的记忆,历经几个月时间,将东方朔祠 (朔庙)原貌绘制完成,使我们得以观瞻到这一已经消失的历史建筑的容颜,也使今后重修有据可依。
据老人讲,朔庙最早的修建应该是在汉宣帝时代,根据是汉宣帝时的作家刘向将东方先生的事迹收入 《列仙传》中。既列入仙班,则必应有祠。以后,西晋夏侯湛重修朔庙并写下著名的 “汉太中大夫东方朔先生画赞”,唐人韩思复将夏侯的原文写成画赞碑,四十年后,时任颜陵郡太守的大书法家颜真卿重写画赞碑并重修朔庙。明初洪武年间,有一次大的修建,完善了整个朔庙的设施和构造,以后的历次改造都基本没有变动庙的整体设计,这就是邱老先生心目中的朔庙的最早原貌。对朔庙的最后一次修复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时任陵县知县的赵王槐,拨钱十二万,用工六百余,并置庙田十亩五分,至此,朔庙的维持和供奉达到一个新的鼎盛时期。
邱老先生悲愤地告诉我们,这座传承了两千年东方朔精神和文化的古代建筑,竟被毁于兵燹。一九三八年,陵县民团于团与驻陵县日军发生交火,于团缴获日军汽车数辆,俘虏日军十一人,重创驻陵日军。日军恼羞成怒,纠集桑园、沧州日伪军近千人对于团反扑,最后,于团这支地方武装终未能与武器装备优良的日伪军匹敌,以于志良为司令的司令部从朔庙撤走,占领朔庙的日军,把朔庙浇上汽油,一把火将朔庙焚烧并用炸弹将墙体炸毁。
回到家乡以后,邱老先生多次为重修朔庙奔走,提起这些,邱老先生颇多感慨,言语中充满期盼。老人相信,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早晚有一天,我们的朔庙,还会重现昔日光彩。
邱老先生说,古镇上的居民,他是住得离 “朔爷爷”墓园最近的人。在这里,他似乎能听到 “朔爷爷”的呼吸,能听见“朔爷爷”临风吟歌。谁侵占一分古墓,谁盗挖一点古墓,他都会以命相抵。只有在这里,他才吃得安稳,睡得踏实,他说他不会离开这里,他会一直守望着这位先贤的墓园。
□本报特约记者任相国 本报通讯员秦国华 李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