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落脚点是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德城区按照这一原则,建立了大救助、大求访、大培训机制,并使之成为驱动民生直通车的三大车轮。
“大救助”温暖百姓心
家住新湖街道办事处北陵社区的居民张立春夫妇俩双双下岗,张立春又长年卧病在床,尽管这样,他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他激动地说: “俺每月有低保,过冬有取暖补助,孩子上大学有救助金,政府处处都想着俺们这些困难户。”
为了加大救助力度,该区建立了 “大救助”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帮扶救助中心,积极构筑 “主体统一负责、困难统筹解决”的两统格局。他们把有救助条件和职能的部门进行有效整合对接,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总工会统一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该区区委常委、工会主席董金生介绍说: “现在,我们的大救助机制把 ‘独角戏’变成了‘大合唱’,戏越唱越响,规模越来越大。”
去年以来,通过 “大救助”,该区1.4万名城乡困难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共为488户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金160万元,126名 “春蕾女童”受到长期救助,146名大学生获得 “金秋助学”、 “梦圆大学”等活动救助。
“大求访”架起连心桥
最近,新华街道办事处邹李社区居民宋桂英格外高兴。因为门前的路变平了、下水道通畅了。去年10月,她为这个问题曾到区里上访,该区主要领导为此专门到她家征求意见,并提出解决方案。
“群众之所以上访,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和群众缺少沟通和交流。”德城区区委书记刘兆祝说。为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该区建立 “大求访”制度,区、镇两级领导干部带着掌握的矛盾、纠纷事件到当事人家中走访,倾听反映,化解问题。该区规定,区、镇 (街道办)以及部门主要领导每人每年包访不少于3件事,对因工作不力导致矛盾激化的,实行一票否决。黄河涯镇于东村村民陈峰曾因宅基地问题上访,他说: “区里的领导亲自到俺家,和俺拉家常,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八路’的工作作风又回来了。”
去年以来,该区区级领导共对112起情况复杂、处理难度较大的信访积案分工包访,其中9成以上得以迅速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他们耐心解释并承诺设法排解,案件无一反弹。
“大培训”送去金钥匙
1月5日一大早,新华街道办事处谭家铺村村民魏绪凯来到办事处,参加该区举办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
近年来,德城区不断健全完善大培训机制。他们结合实际,整合大专院校、农民夜校及相关企业和劳动部门的资源,推行就业、培训、用工三位一体的 “大培训”模式。他们和用工单位定期沟通,在对全区企业短期和中长期用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培训。针对部分困难群众就业难的问题,该区专门举办困难帮扶技能培训班,提高困难群众的专业技能和抗风险能力。结合城郊型农业的实际,该区还成立了农民科技协会,组建了涉农科技宣讲团,通过发放便民服务卡、设立咨询热线等方式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
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区通过开展“大培训”活动,全年共培训1.2万人,新增就业7200人,有2398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城镇 “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消零。
□方志勇 王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