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种品牌、一种魅力,更是一种强大的生产力。齐河县将整合、聚集文化实力作为撬动和谐发展的杠杆,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让“沉睡”的文化动起来
近日,齐河县婴灏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制作的7件“仰韶遗韵”系列黑陶艺术品被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收藏。
齐河黑陶走出国门,让中国黑陶研究所的招牌挂在了齐河,催动了具有4000年悠久历史的龙山文化的发扬光大。
该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对晏婴祠、龙山文化遗址、冯李汉墓等文化遗迹进行科学开发,筹建博物馆,为200余件历史文物 “安家”,打造晏婴文化、古迹文化品牌。收集、整理出安头乡“一勾勾”、祝阿镇“黄河号子”等18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起舞龙、舞狮、绣球灯舞等民间表演团队。已有300年历史的绣球灯舞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向全国。巧打名人文化牌,筹拍电影《孟祥斌》;将现代京剧《时传祥》搬上舞台,在全国巡演40场次,将齐河再次“放大”到全国。
该县县委书记魏洪祥深有体会地说:“文化作为一个地方的‘软名片’,更易于被人们接受;文化精品越多,对人们的冲击力就越强,聚集人气、招商引资也就越有优势。2008年,我们已引进项目302个,离不开文化的‘推介’。”
让文化释放“经济能量”
“在文化中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于经济发展中融入文化支撑。”齐河县注重挖掘文化的“经济能量”,将文化建设同解放思想、观念更新结合起来,与改进企业管理、开发名牌产品同步推进。目前,全县建起16个融文化与管理于一体的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90%以上的企业推行了现代管理制度,开发出15个省市级名牌产品。
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开发,是该县激活文化“经济能量”的点睛之笔。该县请省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将晏婴祠、龙山文化遗址、东汉古墓等历史文化景观与黄河、林海、温泉等旅游元素“打包”推介,引来黄河北展区旅游开发、天润温泉度假村、天心湖生态开发等旅游项目,打造“黄河水乡、济西湿地”。去年已与省城18家旅行社联手经营“齐河游”,接待游客45万人次,催生出20余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
让文化融入“大众生活”
上月28日,祝阿镇官庄村的文化大院挤满了人,大伙正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平台收看科教片 《小麦冬季管理常识》。作为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该县在所有行政村建起基层服务站,50万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农业科技知识、农村法律政策、经典电影、地方精品戏等文化套餐。
该县将先进文化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粘合剂,把文化导向力渗透到“大众生活”中。在全市率先成立作家、书画、音乐舞蹈、戏曲协会的同时,投巨资建设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城市文化建设工程,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建设了俱乐部、书报阅览室,各乡镇建有文化站、文联分会,三分之二的村庄设立了文化活动室、图书室、体育活动场所。借助庞大的组织网络,广泛开展以弘扬社会新风、普及道德规范为内容的先进文化进乡村、学校、企业等“七进”活动,带起老年合唱团、京剧社、威风锣鼓队等民间文艺团体20多个,每年举行民间文艺展演、广场晚会、企业文艺演出等大型文化活动80余场次。
□彭学山 孙茂同 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