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让经典永远活下去”
——访东方朔传说传承人刘凤海
作者:钟伟本报

刘凤海在翻看研究资料


  前不久,在我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工作会议上,陵县籍二级作家刘凤海被评为东方朔传说传承人。近日,记者对刘凤海先生进行了采访。


“从小在故事中‘泡’大的”


  “爷爷,爷爷,讲个故事吧!”
  “好,我就讲一个,讲个东方朔巧辩的故事吧。”
  “好,好!”一群小孩欢呼雀跃地围在一个老人身旁,但很快又安静下来,聚精会神地听着,这一幕对童年时代的刘凤海来说并不陌生。1941年生于陵县徽王庄村农民家庭的刘凤海对这片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不仅因为这方水土养育了他,还因为“我从小就是在故事里‘泡’大的。”
  曾在北京的衙门里拉洋车的爷爷、摇着纺车的奶奶都是刘凤海最早的故事启蒙老师。不仅如此,他还常和小伙伴们追着村里的“故事篓子”们听故事。当年村里数得着的“故事篓子”有三个:一个是给生产队喂牲口的方周老人,一个是算卦的“神聊”瞎老马,还有一个就是曾走南闯北、住过北京八国饭店的老顺爷。方周老人的故事以幽默风趣见长,瞎老马的故事以妖魔鬼怪、谈情说爱见长,而老顺爷的故事则是以新鲜、荒诞见长。可不管谁的故事里都少不了一个人,他就是东方朔。那时刘凤海还是孩子,尽管对很多故事似懂非懂,可他仍然听得津津有味,还时常被机智的东方朔“逗”出开心的泪花。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有关东方朔的传说、故事已渐渐被人们淡忘,甚至被人说成皇帝的弄臣、算卦的瞎子……出于对这位大贤“老乡”的无限崇敬,刘凤海自1982年从事文艺工作后,开始着手搜集、整理有关东方朔的传说。
  “我不仅想让当地人都知道这里曾经出过一位值得骄傲的人物,同时也让世人知道东方朔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贤。”这是刘凤海的初衷。


进村入户“搜”传说


  从1982年6月份开始,在陵县大大小小的村里就出现了这么一个人——不管酷暑炎夏,还是寒冬腊月,他推着自行车到处打听谁会讲故事,然后就往人家家里跑,好言好语地请人家讲故事。
  正是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别人都忙于发家致富,刘凤海却到各村去寻访“故事篓子”。有一次,刘凤海在陵城镇南街村找到张凯滨老人,但说明来意后,老人并不高兴:“没事别在这里闲扯。”可刘凤海不灰心,三番五次登门,还带了酒和老汉拉家常。终于,他第六次一进门,张凯滨就说:“你坐到热炕上喝茶,我给你讲东方朔的故事。”从那以后,俩人成了忘年交。几趟下来,刘凤海收获颇丰。
  刘凤海笑谈自己是寻找 “精神财富”,在他看来只要找到一个“故事篓子”就等于找到了一处“金矿”。


继承是最好的发展


  保护、继承下来,才能发展。有一件事情坚定了刘凤海将东方朔传说继承下来的决心。1983年,刘凤海在农村寻访时,得知神头镇的一位刘姓老先生是当地有名的“故事篓子”,人们都说他肚子里的故事十天半月也讲不完。当刘凤海满怀希望地赶到老先生家后,却发现老人年迈体衰、病卧在床,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不久,这位老先生就去世了。刘凤海心痛地告诉记者:“每失去一位‘故事篓子’,就等于失去一个宝库。这种损失是无法弥补的。”这更加快了他走乡串户、深人民间、广泛采录、加紧挖掘民间文化遗产的脚步。
  为此,他忙得分不出自家承包地的地界,不是把肥料撒错地方,就是把自己的庄稼种到了邻家的地里……
  脚步不停,笔耕不辍,就这样7年多的时间里刘凤海骑着自行车到过全县的600多个村子,访问过1000多人,最后整理出90多个传说和故事,编写了《滑稽大师东方朔》《唐赛儿》《桃仙子的传说》等7部历史长篇小说和民间故事集,总计300多万字先后出版发行。其中,刘凤海历经8年根据搜集整理的东方朔故事编辑的四集电视连续剧《东方朔》,于1995年正月和四月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先后播出。刘凤海也先后获得德州市“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纂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等多种荣誉。而他由于搜集整理东方朔民间故事成绩突出,陵县有关东方朔的民间传说己被有关部门批准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凤海说,他现在不仅是想让人们知道东方朔这位大贤,他更想让这位大贤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在编订好的书册中、在现代科技的媒体中、在政府规划的文化旅游景区中“活”下去,相信在政府、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这个梦想并不遥远。
  □本报记者 钟伟 本报通讯员 礼先 金伟 孙君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经典永远活下去”
  本文所在版面
【第 7 版:文体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