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民营经济渐入佳境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民营经济总户数达96300户,从业人员36万人,注册资金320亿元。民营经济成为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放思想,放开搞活,发展大潮中不断成长


  翻开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史,每一次大发展无不伴随着思想的大解放。
  30年前,我市民营经济就是在姓 “资”姓“社”、姓 “私”姓 “公”的讨论中大胆起步的。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乡办、村办、联办、户办四个轮子一齐转,户办、联办为重点”的工作思路,破除对民营经济的各种歧视和限制,形成积极引导、鼓励、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浓厚氛围。在随后的经济发展实践中,干部群众的认识不断转变,由不理解到理解,由抵制到接受和参与,逐渐在全市掀起了全民大上乡镇企业的热潮。
  党的十五大以后,市委、市政府把民营经济提升到 “第一增长点”的战略地位,作为实现德州经济超常发展和跨越前进的突破口,在思想发动、领导力量、政策方针、环境优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集中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在全市叫响了 “发展是硬道理,欠发达是最大的实际,加快发展是最大的政治”三句话,层层举办读书会,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做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披红戴花,使劳动致富光荣、个体纳税有功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进入新世纪,我市围绕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民营经济列入全市经济发展的 “天字号”工程。2007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 “民营推动”列入全市五大发展战略之一,民营经济在全市科学发展、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战略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加强领导,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呈燎原之势


  为促进民营经济快速膨胀,改变“群山无峰”的局面,我市不断加强对民营经济的组织和领导,制定科学合理的方针政策,促其快速健康发展。1998年,我市将乡镇企业局、工商联和工商局个体私营管理办公室的有关职能进行整合,建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委员会,“三马一车”齐心协力抓发展。市里每年对民营企业进行综合排序,授予排名靠前的优秀企业 “金星企业”、“银星企业”荣誉称号,授予法人代表“功勋民营企业家”和 “优秀民营企业家”荣誉称号,并给予经济奖励,调动了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
  为充分调动群众创办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市委、市政府每年选派万名干部驻村帮扶,迅速扩大了民营经济发展主体。为培大培强民间特色产业,我市选择了玻璃钢、工艺品、木制品、农副产品深加工等10个市场容量大、便于千家万户参与的特色产业,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套规划、一套政策、一套考核办法的工作法,构筑起了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的特色经济发展格局。在民营经济发展上档次、上水平的关键时期,我市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出台了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相关政策,确定了民营企业发展的 “四放开”原则,在经济上对个体私营企业同国有集体企业一视同仁,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民营经济用地、用电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全市迅速形成了千军万马干民营,千家万户闯市场的火爆局面。


创新服务,再造优势,科学发展中提档升级


  环境对民营经济做大做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发展,我市各级政府部门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改善服务方式,想民企所想,办民企所需。经过多年发展,信用担保、创业辅导基地、公共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法律援助和企业家培训六大服务平台建设成效突出。截至目前,全市担保公司总注册资金12.7亿元,累计为1.2万个项目提供担保贷款143.6亿元;创建省级创业辅导基地1家、市级20家;创建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家、市级12家;举办企业家公益培训和其他形式的培训17批次,培训近万人。
  去年以来,我市出台了 《中小企业促进办法》,落实了市财政每年200万元的民营经济发展基金。积极引导各级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在全民创业、培植骨干、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园区建设、结构调整、品牌培育、战略合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据统计,2008年,全市新增民营业户5100多户、民营企业1160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全市1600多家民营企业与国内外170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实现了有效合作,实施新产品开发项目580项;邻边6个县市区和2个开发区按照 “主动对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工作思路,与天津、济南、聊城、滨州、衡水、沧州等地积极开展各类经贸合作、招商引资、走访恳谈活动达370余次,引进合作项目1230个,总投资170亿元。

□本报记者 张宏祥 本报通讯员 冯立潮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民营经济渐入佳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要闻·综合】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