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作者: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意义非同寻常。在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日益加深的形势下,会议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至关重要。
  2008年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份。面对重重挑战,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物价得到有效控制,结构调整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群众得到新的实惠,成绩来之不易。但也应该看到,最近几个月工业增速大幅回落,投资、出口实际增速趋缓,扩大消费受到新的制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并未见底而继续蔓延,特别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加深,明年我国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严峻。面对挑战,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就是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
  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于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没有较快的速度,就不可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就不可能迅速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就不可能尽快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保增长是重点也是难点,显得尤为重要。
  保增长,必须在扩大内需上做文章。扩大内需,既是应急之策,更是长远战略。面对外部需求显著减少,我们必须把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放到扩大内需上来。通过扩大投资规模,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形成经济稳定增长的格局。一个多月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扩大内需工作又有新的部署,把这些扩大内需的政策落到实处,是明年保增长的关键所在。
  保增长,必须讲求发展的质量。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也明显地暴露了我们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软肋”。当前,我国不仅面临外部需求下降的挑战,而且面临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国际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上升等重重压力。传统的竞争优势逐步减弱,拼资源、拼环境、拼价格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要注重自主创新,努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特别要警惕在新一轮投资中出现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
  保增长,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形势越困难,越需要改革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需要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求我们抓住时机推出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改革措施,积极创新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农村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以及增值税转型改革、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这些着眼于科学发展的改革都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国际市场收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扩大对外开放,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也是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必然选择。
  保增长,必须着力解决民生难点热点问题。尽管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仍属于中低收入国家,消费需求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低了30个百分点左右,城乡、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很大。这既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性,也说明我国经济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性,需要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需要把更多资金投向民生领域,为扩大消费需求提供保障。在经济发展面临困难的时期,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受影响并且有新的提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民生问题。改善民生,既是保增长的需要,更是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改革开放30年使我们已经具有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尽管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影响巨大,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重大的挑战背后,往往蕴藏着重大的机遇。只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统一思想,协调一致,增强信心,沉着应对,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和挑战,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新华社评论员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8 版:国际国内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