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长篇系列散文连载
漫话古贝春(116)
作者:116
  

著名电影导演谢添与“古贝春”酒

  20世纪的中后期,是我国电影事业的风靡年代。那时,电视还没有普及。看电影是城乡几代人主要的娱乐形式。于是,群众中的“电影热”、“追星热”高潮迭起;电影界的名星演员、著名编剧与导演层出不穷。其中,以革故鼎新著称而创制出大量优秀影片的导演大家谢添、谢晋、谢铁骊,在电影界被誉为“谢家三巨头”,在国人中是叫得山响的大腕人物。
  1997年秋天,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的谢添,带领名星演员、电影《南征北战》中张军长的扮演者郑在石,慕名来古贝春酒厂采风。在参观、座谈、用餐和书法题词一系列活动中,周晓峰总经理安排办公室主任高艳国与我陪同和服务。
  踏进古贝春酿造车间,空气中浓郁的酒窖香气扑鼻而来。83岁的谢添老人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打趣说:“当年杜康造酒刘伶醉,今天古贝人造酒谢添醉了!”引得人们哄然大笑。当看到生产工人都干得热火朝天,而拌料、装锅、蒸煮、接酒等处处操作严谨精细,谢老深有感触地对郑在石说:“我们的电影老有遗憾,原因就是个功底问题。从这里工人们道道工序精益求精看,古贝春之所以成为名酒,就在于他们的基本功底踏实。”工人们听到谢老的赞扬,用大碗接来原液请客人品尝。谢老接过碗来抿一抿,把酒碗递给了郑在石。郑在石先闻后尝。两人都说:“原烧儿酒劲大,特香!”
  座谈会上,除我们介绍古贝春发展史外,还得知谢添老人祖籍广东,生于天津。1933年中学读书期间开始演话剧。1935年到上海踏入电影界。后辗转成都演话剧和电影。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生从事演艺和电影编导生涯60余年。共演出话剧和影片30多部,编创和导演各种电影片20部。多次荣获全国电影“百花奖”、“金鸡奖”和“最佳导演奖”。他是中国影协理事,全国政协委员。谢老平素兴趣广泛,学方言,唱京剧,练书法,博学广闻,多才多艺。因而他导演的影片 《洪湖赤卫队》、《甜蜜的事业》、《七品芝麻官》、《茶馆》等,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深受观众喜爱。然而他本人却自嘲说:“我是样样能通,样样稀松。”
  午餐时,服务人员把五星级古贝春斟进每个人面前的玻璃酒杯,其色冰清玉洁,其味浓香馥郁。谢老道:“我有几年不喝酒了,但我知道古贝春,知道古贝春酒好喝。胡汉三说好喝,白毛女也说好喝。”看大家不解,他又解释:“是1991年吧?古贝春荣获世界大奖,在济南举行庆祝大会,胡汉三——刘江、白毛女——田华20多人登台献艺祝贺,是这二位给我通风报信的。”谢老抖开包袱,众人都笑起来。周晓峰总经理端杯起身:“欢迎谢老二位光临指导,我敬第一杯古贝春,首先祝谢老青松不老,长寿百年!”谢老一饮而尽,然后咂咂嘴道:“这酒喝到嘴里满口喷香,赶上五粮液了,比刘江、田华那年让我尝的黄坛儿古贝春又品高三级了。”周总谦虚地说:“请谢老二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老道:“咱们的祖先有句古话,叫做‘好酒不怕巷子深’。这次我与在石就是闻香而至,来了一看一听,一品一尝,好酒古贝春果然名不虚传。来,我今天破破例,敬大家一杯!”……
  午饭罢,周总安排客房让二位休息。谢老却精神焕发地说:“还是开始今天下午的笔墨活动吧,借着酒兴挥毫才出神韵。”在二楼的大客厅里,谢老的第一幅字似乎胸有成竹, 只见他轻展宣纸,饱蘸浓墨,大毫笔在白纸中间飞旋舞动,纵横驰骋,两个“好酒”大字顿时跃然纸上,然后用中楷笔题头“古贝春酒誉满神州”,墨迹大有风韵洒脱、苍劲峻拔之姿。
  这天下午,厂内外闻讯赶来求字的人不少。谢老和郑在石都是书法家,有求必应。谢老的书法,不象别人照着贴写,而是推陈出新倒行其笔,成为电影界、书法界的一绝。他娴熟自如的独特写法令在场的人惊叹不已。著名作家许晨的母亲得到谢老的一幅作品,喜不自胜地说:“谢老,齐鲁大地出圣人,您也是圣人呀!”谢老接口说:“没错,我是‘剩人’——一个剩下的人。”老人家的幽默又引发了众人的笑声。在一旁服务的高艳国说:“谢老,您身体硬朗精气神足,可一点不象83岁的样子。”谢老边写字边说:“这话我喜听。人可以死,但心不能老。你知道吗?我有个外号叫‘老小孩儿’。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
  忽然,谢老这养生学引起了我的兴趣,便凑上去问:“谢老您的养生之道还有什么秘诀吗?”谢老爽快地说:“有,没心没肺,吃饱了就睡。”观众又笑。有人发问:“谢老,整天浑吃闷睡的不成了傻瓜啦?”谢老回答:“甜瓜,苦瓜,不如傻瓜;好事,坏事,不如无事。这话你悟去吧!”室内一片寂静。人们沉思良久之后,不约而同地向这位大智大慧的耄耋老人投以敬仰的目光……高步云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漫话古贝春(116)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卫生与健康】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