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卖血·传言·伪职业
——辽足“死因”调查
作者:李铮

  辽宁足球又一次死去了。与1995年初次降级的泪水纷飞相比,在中国足球已少人问津的2008年,辽足的二次“死亡”甚至没有了“悲壮”的气息。
  连年卖血,积弱难返,辽宁足球再次掉级主要源于自身的堕落,但在“假赌黑”传言四起的中国足球大染缸里,江湖险恶也成了加速辽足死亡的帮凶。

  十年卖血终于葬送了一支希望之队

  1998年初出茅庐的“小肇”已经是辽足小兄弟尊敬的“肇哥”,但十年时间,肇俊哲这位辽宁队旗帜性人物感受最多的却是孤独和无奈。在昔日队友相继离去后,他竟是新辽足从生到死的唯一见证者。
  凭借张引15年的悉心调教,辽足“99黄金一代”在升级之年差点创造了“凯泽斯劳滕”神话,但那却是最后的欢乐记忆。
  在没有稳定资金支持的窘境中,辽宁队从2000年开始以变卖球员这种 “卖血”的方式生存。在曲圣卿、李金羽、张玉宁相继成为当年的转会标王后,辽足也逐渐从一支争冠球队沦落到不上不下、保级,直到今天被踢出中超。

  混在江湖:假做真时真亦假

  在中国足球这个江湖中,很多未经证实的传言很多时候比实力更重要。
  “假赌黑”等传言已经伴随中国足球多年了,尽管多数都因没有真凭实据而最终定性为“传言”,但它确实像吃饭、睡觉一样时时刻刻影响着中超联赛,辽宁队就生活在这个险恶的大染缸里。
  如果说“卖球”等传言都因查无实据而石沉大海,那么辽足在2008年最终降级与互相让分的“默契球”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位熟悉辽足的业内人士说,辽足上半年只得6分,确实是因为很多球队都欠辽宁队的情。说好了上半年辽足让对手三分,下半年再还回,但当唯一掌握这些内情的辽足原总经理程鹏辉离任后,“默契球”成了糊涂账,不知向谁要分的辽宁队只能在吃了哑巴亏后黯然掉级。

  职业化15年却只披上一件“伪职业”的外衣

  “伪职业”是辽宁队继“卖血”“传言”之外,掉级的又一原因。
  辽宁足球俱乐部至今没有自己的训练基地,这是一个可笑的事实。2008赛季,辽宁队主场迁回沈阳后,只能栖身沈阳一所大学训练。力量训练、伙食保障甚至不如体工队养的专业举重队。
  辽宁足球俱乐部只有一支89年龄段梯队,还是一支东拼西凑的杂牌军,据介绍,可塑之材寥寥。在辽宁省体育局培养的81年龄段队伍为辽宁队最后贡献了王新欣、徐亮、张永海后,辽足的后备人才体系就已名存实亡。
  据介绍,辽足俱乐部投资人宏运集团今天在外教、外援上投入不少,但当一切都只顾眼前利益,身披“伪职业”外衣的足球俱乐部只能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
  □新华社记者李铮

更多>>  德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卖血·传言·伪职业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文体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