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泽已初步建设成为以花城、水邑为突出特色的平原森林城市。
(一)
菏泽曾是山东经济发展 “最难啃的硬骨头”。2003年底,菏泽市人均GDP仅为3337元,和我省东部的一些城市相比,差距高达10多倍,规模以上企业只有310多家。到2007年末,该市人均GDP已上升到8103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了1305家。不仅如此,4年多来,菏泽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均高于全省平均增幅,成为菏泽20年来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常年居全省欠发达之最的菏泽有这样的可喜变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三个突破”以及现在的 “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的实施——前者使之积蓄了能量,后者则让它展翅欲飞。
相比在全国不断冲高,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山东的一块 “心病”。面对发展的短板,从上世纪80年代 “东西结合、共同发展”,到90年代 “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省委、省政府一直在为统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而努力。2004年起,我省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实施 “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战略,2007年又提出 “一体两翼”发展战略,迈出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步伐。
(二)
正如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构成一个平面,而平面又可以向周边延伸,“三个突破”就是把济南、烟台、菏泽分别作为代表东、中、西部的三个“点”,以此勾画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面”。
为促进菏泽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确定由东部8个强市、省直8个部门和9个大企业集团对口帮扶菏泽9个县区,20万鲁西农村劳动力在沿海发达地区实现就业,8个强市先后有54个大项目落户菏泽,投资超过122亿元。如此大的支持力度,使菏泽2004年经济增长速度1990年以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副处长于洪祥认为,“突破菏泽”最有效的帮扶举措是东部强市直接到菏泽各县建设工业园,借助 “东园西进”,增强菏泽经济造血功能。
而本来经济发展就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的济南、烟台,更是迸发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在“三个突破”战略实施当年,济南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就分别增长15.6%、20.9%和28.9%。在产业发展中,济南市通过改组改革和技术创新等手段,5家上市公司相继走出困境;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配套的技术创新体系,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提高。
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烟台,一度陷入前有青岛、后有威海的尴尬境地, “九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落后全省平均水平,更落后于南方同类城市。 “突破烟台”战略的实施,吸引了韩国LG手机株式会社等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该市2004年经济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两个百分点,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的经济增长速度由第七位上升到第一位。
事实上,三 “点”迅猛发展,其意义远不止于自身。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认为, “三个突破”是“杠杆理论”在经济发展中的精彩运用,不仅在“点”上激活了发展要素,更是对周边区域要素的启动与集聚,有力带动了各自所在的东、中、西三个“面”的发展,从而促进全省尽快形成“强者更强、弱者不弱”的局面。
(三)
随着形势的发展,2007年,省委、省政府在对山东省情深入调研后,进一步提出了 “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新战略: “一体”是指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为主构成的优化开发区, “两翼”则分别指北翼黄河三角洲和南翼鲁南经济带。这一构想是对 “三个突破”战略和 “五大板块”的整合与提升,使全省区域发展规划连 “点”成 “片”。在各个片区中,各市既有分工,又是有机整体,实现由错位竞争到合作共赢的转变。
鲁南经济带的合作对此作了生动注脚:鲁南五市,最明显的优势是能源和煤化工业,但从前各打各的算盘,一直缺乏有效合作。按照今年2月出台的 《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要求,济宁、枣庄、菏泽市启动了打造能源和煤化工基地的合作。济宁市有关领导介绍,围绕煤炭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济宁与枣庄、菏泽一起规划建设了一批能源和煤化工项目,促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区域集成优势。煤炭资源新兴大市的菏泽也表现出了以前少见的 “高姿态”。
发生质变的不仅是鲁南。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研究通过了 《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承担主要起草工作的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其中有34项扶持政策,侧重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培育。笔者了解到, “十一五”期间,用于黄河三角洲开发的投资将高达1.5万亿元。
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正全力打造国际新能源产品及装备制造基地,目前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基地位于东营经济开发区,规划占地30平方公里,重点建设产业研发与检测、高端技术人才和基础技术工人培训、金融与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产品推广四大平台和太阳能、风能、综合节能、清洁技术四大产业区。不远处的莱州,投资2.6亿元扩建的2个2万吨级泊位已试运营,年增吞吐能力210万吨。莱州港的近期目标是,到2010年建成吞吐量过5000万吨的深水大港,既而向亿吨大港挺进。而我省对 “北翼”的规划设想,正是以港口为核心,发展四大临港产业开发区。 王爽 刘淮东